每日一文物文物有话说地藏寺经幢又名“大理国经幢”,经幢呈塔形,高6.6米,该经幢净高度6.5米,底部为高1.1米、底宽11.7米、顶宽8.75米的台基,是宋代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议事燮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现为昆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该经幢通体由砂岩雕刻而成,七层八面,由下至上逐渐收分。石料共分为五段,第一段较长,顶部四段较短,相互之间以圆形公母榫相连。各层之间的界石,除第一层和须弥座之间雕有经文外,其余各层之间均呈伞盖状,并雕有小佛、圆珠等装饰。
上六层刻释尊、菩萨、罗汉等造像,并配以宫殿、楼阁。下层刻四天王踏鬼奴像,手持斧钺,披甲戴胄,其旁刻梵文《陀罗尼经咒》。幢身与幢座之间的界石有八面,上刻《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经文及《造幢记》。下为须弥座,上刻蟠龙。所有雕刻均刀痕遒劲,造型精巧,被中外人士誉为“滇中艺术之极品”,也是研究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和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经幢旁边有《造幢记》铭文,共62行,每行10字,连题头共623个字。铭文中称,袁豆光造这座经幢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标榜世袭善阐府侯高明生的功绩,二是展示自己辅佐善阐府幼主高生世的功劳。民国初年,地藏寺经幢因战乱而被大部分埋于地下。从题头还可知道,造幢记乃“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众洞明儒释慈济大师段进全”所撰。
该经幢始建于大理国时期,因其当时处于地藏寺内而得名。1919年,这座经幢被人从土中发现,1923年被发掘出土,并以其为中心修建了古幢公园。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地藏寺大理国经幢是目前保存最完整、造像最多、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美的经幢。尤其是经幢造像,佛、菩萨的庄严、供养人的谦恭、天女的妙曼多姿、飞天的行云流水,唐宋人体的圆润之风,庄严糅合世俗,饶富人情味,实属空前绝后。
文史知千年趣事奇闻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