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m测百鞋前情提要:突发个奇想,为了做好产品,决定开启不分品牌的测鞋计划。
-
测评鞋款进度18/100,本期产品adidas adizero
PRIMEx2 STRUNG
-
例常跑题下,adidas的产品命名在拗口程度上是无出其右。
另外就是,傲娇程度上也是有的一拼,比方说,在nike“破二事件“,开辟跑鞋新趋势后,adidas在处理碳板形态上,玩碳管成爪状形态做区别开,反正主打一个死性不改。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蠢萌的较真感,逐渐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创新。
比方说,这双PRIMEx2新的视觉锤,有点夹心的这种夸张构造,同时又能跟性能很好的结合,让我想到当年李宁绝影横空出世的惊艳感。
再说跑鞋棱形的线条,有别于nike这两年引领的弧形流线形态,adidas这种比较锋利、切割、流线型,估计接下来也会引领一种风格的设计趋势。
国内某家飞影pb谍照,也跟随了这种风格。(产品设计的事,怎么能算偷呢。)
客观说,设计撞车确实常见,至于怎么界定,各有说辞了。
回归正题,这是一双,对跑步能力,以及钞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跑鞋,后者权重大于前者,更多是“秀肌肉”的一款产品,也是一种创新研发能力的体现。
非常离谱的是,us9码重量奔300g+了,但10km跑下来,我竟然可以均配4分半。
不愧
超速狂徒之名,有点冒犯。
除去50mm高厚中底,“比赛禁穿”这种噱头外,它实际带来的脚感其实是轻弹的,堆料虽然增加了重量,但也由于材料的优秀,带来足够强的回弹与推进,另一方面,也就对跑步能力有点要求。
就我个人而言,半马就够呛,脚踝力量不足不是很建议,它适合高步频小步幅,(主要还是重量问题),抬脚高度过高也费劲。
跑法的话,会优先推荐中前脚掌落地的方式,双碳板加三层泡棉的配置,既有足够的缓冲,同时又有强劲的推进。
也正是这样的结构,在跑的过程,重心是些许靠前,虽不是无后跟跑鞋的做法,但后跟也采用不同材质做了减重处理,看拆解图还有一块不同密度的泡棉填充,也增加舒适度。
鞋面则采用茧状的一体织造,相对来说,做了双层处理,外部偏硬内部则软,颜值是拉满,包裹感也不错,但总感觉鞋重300g的功劳有它一份。
稳定跟抓地性而言,顶配的大底材料跟不同模块的设计,基本就是行业第一梯队的配置,作为厚底跑鞋稳定性也不拉垮,但不推荐大体重跑者。
总的来说,作为一双创新型厚底竞速碳板跑鞋,除了贵没什么缺点,打个85分。(重量控制扣5分)
推荐人群:进阶及竞速跑者(大体重不推荐)
使用场景:竞训/竞速
配速建议: 5分内皆可(4分半优选)
跑步跑步装备观音没有山 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