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 五脏有火不要怕...

发布时间 :2023-11-03 16:33:00
上火 五脏有火不要怕,5款中成药,从头管到脚,从里管到外,统统给您解决!
每年一到秋冬季节,受到气候干燥、饮食不洁等等因素影响,很多人都会出现嘴唇干裂、咽喉肿痛、心胸烦热等等不适。
“这不就是上火吗,牛黄解毒丸、三黄片随便什么下火药吃几天就行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这么说,但为什么这招有时候管用,有时候却没有什么效果甚至情况不轻反重呢?这大多是因为没有分清楚上火的类型,没有吃对药。
大家常说的“上火”属中医“热证”范畴,可细分为胃火、肺火、心火、肝火、肾火。每种火的发病原理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用药自然有差别,那么如何能精准灭火呢?今天就跟大家简单聊一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1、心火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主神明”,所以心火旺生的人最易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心烦气躁、心胸烦热、失眠、睡觉时容易惊醒。
“心开窍于舌”所以心火旺的人舌尖会特别红。一些朋友还会出现口舌生疮、溃烂疼痛(也多在舌尖)、小便赤黄、灼热涩痛、便秘等等症状。
参考:导赤丸
导赤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排脓、内消肿毒、疏导心经邪热的功效是一绝。
方中黄连清心除烦,泻火解毒重用为君药;
黄苓、连翘泻火解毒为臣,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木诵、滑石降火利水,引热下行从小便得解;
大黄泻热通便,使热邪从大便而下;
赤芍、玄参、天花粉养阴凉血。
诸药相合,共奏清热泻火,利尿通便之功。
2、肝火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所以肝火旺常表现为易怒、眼睛红肿、口苦、疼痛,甚至累及头痛。可能还会有肝区或两肋骨处疼痛,即中医说的胁痛,口苦。
参考:龙胆泻肝丸
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龙胆泻肝汤演变而来,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
其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用为君药。
黄芩、山栀苦寒泻火,清上导下,合龙胆增强泻火之功;
木通、车前、泽泻清利下焦湿热,使邪从水道外出,为臣药。
佐以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柴胡疏肝胆之气,以利诸药提高疗效;甘草甘平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3、胃火
脾开窍于口,脾与胃相表里,胃的问题常反映在口部,常见的包括:口干口苦、口臭、牙龈出血、肿痛,口腔溃疡等。
(注:由胃火引起的口疮一般出现在舌边或者口腔黏膜,而心火引起的口疮常长在舌尖。大家注意辨别。)
一些朋友可能还会出现烧心、食欲过盛、易反酸打嗝、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参考:牛黄清胃丸
清胃黄连丸方中黄连、石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用为君药。
连翘消肿散结,知母、黄柏、玄参、地黄燥湿凉血,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清热消肿,天花粉养阴润燥,共为佐药。桔梗、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4、肺火
肺开窍于鼻,肺火常出现在风热感冒、感冒中后期,表现为鼻与咽喉的症状,症状多见于咽喉干痛、干咳、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大便干结等。
参考:金银花颗粒
该药中金银花药性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可凉血解毒。
5、肾火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火旺的人大多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一些朋友会出现口干、烦热、盗汗、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情况,这类患者大多舌红无苔。
参考:六味地黄丸
此药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泽泻利湿泄浊、牡丹皮清泄相火、茯苓淡渗脾湿。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关于“上火”大家是不是更清楚一些了呢?药对症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恢复健康,如果您还是拿捏不准,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辨证服药。且这些药物不适宜长期服用,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停药。您身边有爱上火的朋友吗?不如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

热门评论

天涯远1
天涯远1

马可

字里行间默念
字里行间默念

[馋嘴]

茉莉LL2006
茉莉LL2006

[赞]

让凡心飞起6485840954
让凡心飞起6485840954

👍

9876落叶知秋
9876落叶知秋

不错

小神仙老玩童
小神仙老玩童

大家不要听这个专家的胡言乱语,人之热,分上焦热,中焦热,下焦热。他的方也不管用。有上热下寒,有外热内寒,有内处皆热,也有下热。外热,腑热,脏热。热在经还是在腑,治法各异。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