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卦 (天火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初九,同人于門,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同人原本為與人相見、合會之義。現今則多引申作相同、和同。
「同人」卦傳統解釋為與人和同、與人相同的意思,並以

「大同」、大公無私等觀念來會通卦義。但同人卦典故與原義當指周天子會見諸侯,以表和同、親近之意。
這也就是《周禮》記載的「朝覲會同」,周王會見諸侯之禮。「會同」是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以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通常是在四季的「朝宗覲遇」(即覲見)之後在國外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但亦有於國內會見者。
「會」是不定期的會見,「有事則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就會見,有不協調的事就盟會。「有事」指的是「征討之事」。而「同」則是定期的會見。會同目的是要拉攏服從的諸侯以征討不服於周王者,這也是《象傳》說的

「君子以類族辨物」。「會同」往往都是因為征伐的軍事理由,這也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的原因。
「同人」的卦象傳統上有兩種看法,一是就天與火之卦象來看。火性炎上,離火自下炎上而與天同。或者以離為日,與天同光。二則是以九五和六二兩爻的中正相應而言,如來知德:「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義也。」
實則同人卦取象是以離為公為諸侯,乾為天子,同人為諸侯覲見天子之象,亦即《周禮》所說的「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的朝覲會同之禮。
卦序上,《易經》走到泰否已成一個興衰循環,泰是一個太平盛世,至否卦則是由盛轉衰,世局混亂,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天下閉塞,臣弒其君。從否轉至同人卦則是上下會同,天子見諸侯以解決動亂。會同則事可通,《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同人旁通的師卦為興師動眾,討伐不義,和同人有相通之處。一是聚眾(師卦),一是會見諸侯。
得同人卦者,

凡事必需認清敵友親疏,並以外求他人相助為宜。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與人會見於野外,亨通。利於涉水過大河,可以涉險。利於君子的貞定。
此指周王設壇於城外與諸侯行會同之禮,即見面商討如何征伐不順服的諸侯。
同人講的是會同之禮,即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共同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諸侯來朝覲之後,周王設壇於國外以合會諸侯,分配任務。野即是國外。城外叫做郊,郊外叫做野。所以野是比郊外離城更遠的地方。
傳統解釋為與人和同於曠野,比喻心胸寬闊,大公無私。
- 摘錄易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