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时,为什么没人求情?难道东吴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
历史云讲堂 当时,孙权获悉关羽兵败被擒,立即下令将关羽处死。这一举动无疑将东吴和蜀汉的关系推向了对立,最终导致蜀汉报复性地发动夷陵之战。孙权的决定实属愚蠢,因为他随意处死了一个如关羽这样具有极高声望的名将,势必会激怒蜀汉的领导人刘备。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孙权决定杀关羽之前,东吴内部似乎一个人也没有站出来劝阻孙权,或者为关羽求情。
这一事实常使人们质疑,难道当时东吴内部就真的一个有远见卓识之人都没有吗?东吴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此举后果、能劝说孙权宽恕关羽的人吗?
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当时东吴内部确实还保有一些政治头脑出众的人物。比如军师陈武,他曾协助周瑜击败曹操,是一位颇有远见的谋士。
再如诸葛恪,他年轻时就以智谋见长,也是一位楚楚可惜早逝的英才。但是,两人当时都已经去世,无法在孙权决策时提供意见。
那么,还在世的重要幕僚呢?比如陆逊和吕蒙,两人皆以军事才能著称,在东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双璧。然而,两人兴趣皆在军事上,在政治方面则欠缺远见。当孙权担心刘备报复时,两人劝孙权加强防备,而没有考虑到与蜀汉修好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一些虽不如陆逊等人显赫但也颇有声望的将领,比如朱然、凌统等。但他们多半忠心耿耿,不敢违抗孙权意志。孙权一意孤行要杀关羽,他们也只能默默执行,不敢提出异议。
看来,当时东吴的文武百官中,多数要么缺乏政治远见,要么缺乏议论的勇气和魄力。他们面对孙权的决策,无一人敢以东吴的大局为重,挺身而出为关羽说情。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孙权的独裁统治已日趋成熟。他不容任何人质疑他的决策,东吴内部反对的声音被打压了。这样的权力结构使得即使东吴还有些有远见的人,也很难在重大问题上劝阻孙权和改变他的想法。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能完全独裁的君主,但孙权晚年时权力已臻巅峰。他杀关羽一事最能说明这点。这场闹剧背后,是东吴内部逐步失去自主议政的空间。东吴先贤留下的政治遗产,也在权力的膨胀下土崩瓦解。这是一个朝代从创业到衰败的微观缩影。
历史那些事
恩迷wing
东吴就不行,武不如曹魏,德智均不如蜀
万里桐花开
《三国演义》作者没有大书特书东吴。
聚氯乙烯圣斗士
不然怎么叫江东鼠辈呢
Jin__tao
于吉就是孙权砍的吧?
万里桐花开
孙策
忽左忽右3
但是东吴比蜀晚灭亡
万里桐花开
阿斗
梅溪放艇
得益于司马炎准备篡魏和建晋后西北部边疆有羌族起义的干扰
-伊非-
政治联盟原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脑洞趣味历史
转发微博
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
三国史![[思考]](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sikao-ff9602dd08.png)
作家邓海春
夾总浑身绩点
诸葛恪当时已去世,陆逊没有政治眼光。。凭这两句你当的起历史发明家![[哈哈]](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default/d_haha-0ec05e6dad.png)
魂淡的天空
还要加两个:1、“军师陈武,他曾协助周瑜击败曹操,是一位颇有远见的谋士”,陈武明明是统率五校冲锋陷阵的偏将军
。2、“还有一些虽不如陆逊等人显赫但也颇有声望的将领,比如朱然、凌统等。”
实际上凌统已于关羽死前三年病逝……
Sun-Will-Shine-For-us
鲁肃走后,东吴就只剩鼠辈了
野百萂也有春天
子敬虽憨厚,但有大略
无聊的边缘人
你说的是东吴吗?
满员地铁怒放哈优哏
关羽是去打曹操,然后被孙权捅刀子。既然都捅刀子了,说明上下都统一思想了,就不存在求情一说
魂淡的天空
另外杀关羽时候孙权才38岁,后面还在位了32年才死的,这个时候称“孙权晚年时权力已臻巅峰。他杀关羽一事最能说明这点”是不是有点早了?
烟玉齋老金
美羽应为关羽,笔误。
烟玉齋老金
博主是看小说推断出的结论,孙权杀关羽有他的道理东吴大臣不劝也是对的,美羽兵败为何刘备不救?关羽不是孤军奋战,湖北考古有新发现博主自己查去。
嘿嘿嘿小鼬
转发微博
较瘦叫兽回忆录
只要不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乡里的大壮
从这件事的结果来看,东吴夺了荆州、杀了关羽、夷陵之战又大败刘备,使如日中天的蜀汉一蹶不振,消除了来自西面的隐患,使蜀汉在受到如此大辱的情况下,还与东吴讲和,可谓是尽获其利。
酒堡少堡主ZC
很奇怪,有人认为吕蒙是名将,他除了用白衣商旅背刺盟友,还有什么知名战绩吗
巩p_201811
孙权杀死关羽是非常正确的,把妹妹嫁给刘备才是大错特错
张瑞水下看世界
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