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陈嘉映在谈论诗人时,曾说过一段话,他说:“我们能读懂一个诗人,以前流行的理论说,因为他表达了普遍的人性,那实在是浅陋的理论。好诗始终在表达别具一格的感知和经验,他表达得生动有力。我们读诗,不是要去了解诗人都有哪些特殊经验,仿佛出于好奇。我们受到指引,引导自己也更加生动地感知世界。”
这段话说得特别好。无疑,诗人和词人拥有人类最优秀的感官,他们代替我们发声,诉说我们灵魂深处最难以名状的痛苦和喜悦。因为有诗词的指引,我们得以领受万物赠与的浓情蜜意,与物有情,对人有爱。
聊到这里,你或许要问了,好诗和好词,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的好诗词,就好在能覆盖每一个读的人,和每个人建立深刻的一对一的单线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读诗的人,被哪首诗词、哪位诗人所打动,在最初其实是不知道的。一般来说,理解经常是滞后的,除非它与我们的经验相匹配。诗人和他们的诗词,要等我们到了合适的年龄,有了足够的阅历再重读,才会有切身的领悟和理解。
这一种理解的滞后,有点像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写弥尔顿的,他说:“但是弥尔顿钻进了我的脚,我看见……但我不知道他是弥尔顿,因为人不知道/穿过他身体的是什么,直到空间和时间/揭示出永恒的秘密。”
只有在重读的某一刻,旧诗词像齿轮般,咬合了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想,当的一声,和当下契合了,才会有一个个妙悟的瞬间。这些瞬间非常珍贵,既有当下一刹那共鸣的喜悦,有眼界被打开的惊奇,更有庸常被砸碎的意外。所以说,好诗人、好诗词,有时候,是在未来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和他们做精神的联结,生发新知。
冬日读诗正当时
灯庵
贵在有一颗“词心”
_小瓷_
对的![[心]](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l_xin-43af9086c0.png)
苏-砚
很赞同小瓷的所言
_小瓷_
陈黛滢_
文学,相对于语言,是有滞后性的
草半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