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

发布时间 :2023-11-28 20:31:56
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共同构成中国境内有关丝绸之路的22处遗址。加上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三国联合申报的路网串联起了33处遗址,总长度达到了8700公里。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导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因其高度的概括性与鲜明性,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开始广泛流传开来。后来,丝绸之路的概念被不断扩大,广义上可以指历史上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之间连接的所有交通路线,包括陆路和海路。因此,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道路,正式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开创的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三十六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后,进一步向西连接中亚、西亚以至于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在汉唐两代达到高峰,玄奘取经就是走的这条古道才到达了印度。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起源于1913年法国东方学家沙畹提出的用以概括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萌芽于商周,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南朝,繁荣于唐宋,明清时期成为中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以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为起点,经海路连接东南亚诸国,并越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地区,义净取经就是走这条海路到达了印度和室利佛逝等地。

此外,中国古代长期与朝鲜半岛、日本也通过海路交往,日本在隋唐时期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留学僧等使团来到中国学习,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和后来的高丽也多次派遣使者与中国的唐宋王朝交往。雍州史话 西安·陕西考古博物馆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