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摄和摄影革命疫情期间和之后机缘巧合...
发布时间 :2023-11-29 13:46:23
手机拍摄和摄影革命
疫情期间和之后机缘巧合,认识了喜欢艺术的一波朋友、几个导演和一些摄影师,还有读图时代的年轻人。之后为一个平台摄影作品配文案,关于摄影作品的书也经常翻翻。带来新的视野和带动一些思考。
喜欢看电影和摄影作品但自己不拍,眼瞎手残还有就是为了保持对文字的敏感有意保持距离。
智能手机似乎迎来一场革命,但人类有限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慷慨赠予经常伴随剥夺和丧失。
手机随手拍的肯定赶不上专业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但随着像素越来越高,以及拍摄技术普及很多摄影展已经开始接纳手机作品参展。
木心有首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喜欢珍重胶片时代,是因为贵重的胶片郑重其事的拍照纪念和慢生活的节奏。
胶片不是一种既得的结果,当你准备好一切,按下快门定格的一瞬间,你并不知道你的照片出来会是什么效果,你需要等待,这样的等待让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变得庄重。而物质的缺乏拥有相机胶卷拍照也是奢侈的事。
而摄影重要的不是你用什么设备来拍摄,而是你用什么视角来拍摄。你把什么样的事物纳入到摄影的框架中,现在人人都能随手拍下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抓拍感兴趣的瞬间,那么这个摄影的民主化全民的狂欢,似乎每个人成为摄影师,手机摄影最大的意义就是不断拍摄,不断删除然后继续拍摄,我们毫不怜惜储存的大量照片,实现了喜新厌旧,新旧代替非常迅速,照片存在的意义再也不是为了那个难忘的瞬间,而是提醒我们新奇的事物永远在下一个瞬间,照片的神圣性一下子不见了,他再也不是永恒,我们不会对一张照片凝视太久,它没有历史没有记忆,只有一个瞬间的空白,随时可能被其他更新的东西代替,拍摄太容易导致我们被框住的那个瞬间没有敬畏感。丧失了进一步去解读的欲望。
手机随意拍下的如果和我们生活本身没有界限,框住的和没框住又何其别?只是一个停顿打盹回味的瞬间,照片没有提炼什么,只是生活表面的一个水印。
社交网络让我们不再深度思考,手机摄像头是否也在毁掉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有的摄影家坦言:“摄影从未如此受人欢迎,但是它正在遭遇毁灭。从未有这么多的照片出现,但是摄影正在死亡。”“它只是变成了懒惰的行为。人们拍摄了许多照片,但是无人去看。”
谈到手机摄影就必须说街头摄影。因为街头摄影是手机摄影里最出彩的一个角度,与艺术摄影不一样的是,艺术摄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达,像一场电影,是精华的集锦。而街头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你,街头的更像是一场纪录片,更能够真实的表达你的所思所想所表达。因为谁都不知道你在看到一个画面时候掏出手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又会突然冒出什么灵感。借助看到的符号线条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不光是手机摄影便利性的一个原因,更在于你能时刻抓住生活中的灵感。
说到手机拍摄不得不提盖瑞·温诺格兰(Garry Winogrand)是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师,街头摄影鼻祖,擅长使用广角镜头抓拍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有本《温诺格兰的街头摄影哲学》被《每日电讯报》称为“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的杰夫·戴尔对温诺格兰作品做了极佳导读,作品画面被解释得饱含戏剧张力、充满幽默。其实真实到更杂乱和日常。
他在纽约街头用徕卡相机胶片记录,他偷窥随意的镜头海量,这种“速写”被质疑的一点是: 对于生活记录的随意应用,有时或许会导致影像的泛滥。他的同行困惑摄影可以如此随便吗?无需思考的照片有何意义?
在1970年10月的一次谈话中,温诺格兰说这是“整本书里最重要的照片之一。这是一张什么也没有发生的照片。我的意思是,拍摄的主体没有戏剧表现的能力,别人也看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这是生活中最为庸常的一幕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也没有任何物理动作。当他拍摄那张照片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他只是根本不知道这样拍是否有用,不确定它是否会成为一张摄影作品。他只知道这或许是个机会。换句话说,他无从知晓到底照片会呈现为什么样子。某物,拍摄某物的事实改变了……我拍照是为了弄清楚事物被拍摄后的样子。基本上,这就是我拍摄的原因,这就是最简单的理由”。不表达就是表达。
很多人觉得手机摄影不专业,那什么才是专业的呢。是否思前背后懂很多拍摄技巧就一定会拍出来好片子呢?显然并不见得。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技巧手法设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独特之处,你在作品中所注入的情感。不是过度装点修饰遮蔽和目空一切不能审丑。
想如何用手机表达当下,是用你真正热爱摄影的心和热爱、敏感的觉受。
手机摄影带来革命,但不会革了摄影的命,续命没准靠ta,但摄影师也要有可归的家。
火中烧莲
回复 自由的代价是时刻警惕 的表态:多谢多谢永远陪伴
火中烧莲
回复 自由的代价是时刻警惕 的表态:永远陪伴鼓励的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