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 8000,是北大文科毕业生的平均数

发布时间 :2023-11-30 16:09:36
《月入 8000,是北大文科毕业生的平均数。》

我在我们学院收入水平应该算王者了。

我们学院比较穷,这个说出来感觉又会被学院骂死哈哈哈哈哈。

其实我们文科生在北大是一个倍受歧视的专业,在北大文科专业有一个词叫做四大养老院。

我们学院是四大养老院之首,新传、政管理、哲学、中文这四个学院就是专出只会装逼不会赚钱的人。

基本上大家的出路都是作家、编剧、记者或者去国字头体制内的,其实没有那么强的商业属性。

一、北大就业歧视链是两个极端,新传在地板砖的极端。

我们学院毕业生的月工资基本上在 1 万块钱左右, 50% 以上的文科北大毕业本科都是 1 万块钱。

北大毕业的本科生不找工作是因为他找工作薪酬太低了,感觉自己是北大的,受到侮辱。

我当时北大本科毕业,我有保送资格,我放弃了,因为我想工作。

结果我拿到了阿里的 offer,阿里给我一个月 8000 块钱,税后是 6000 多乘以12,够啥呀?

别说年入百万,年入 50 万了,年入 10 万都不到,这是常态。

后来我调研了一下,我问了一下师兄师姐,说 8000 块钱是我们北大文科本科生的常态。

所以说大家要去读研、要出国,就是因为研究生之后你可以在北京去国字头的体制内,去中字头的体制内。

那个时候你的薪酬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保障,叫做北京户口+到手1万,就稍微有尊严一点。

所以基本上我们学院就是文科学院地板砖。

二、天花板的是北大光华经院为首的商科。

这些毕业生一般去去咨询,去投行。

但是我想说大家其实理解错了,知乎的那些人们经常说北大平均年入百万。

哪怕是北大经管、光华这种一个寝室有三个省状元,全他是市状元的人,他们要拿年薪百万,也非常难。

全中国高盛,摩根大通这些投行,一年在中国大陆只招 10 个本科生,一个公司招 10 个。

北大一年是 3500 个本科生,清华有 3500 个,再加上复旦,再加上交大,清北复交加在一起至少是小 2 万个毕业生。

全中国一家公司 10 个,能给得起百万年薪的其实不超过 5 家,所以只有 50 个本科生有年入百万的机会。

三、请师弟师妹们转行做网红个体户!

这次回北大遇到了一些学弟学妹,他们的处境我特别特别能理解。

他们跑路特别爽,就是在北大当陪游、当研学助教、当家乡领导和有钱人的陪游,定制版陪游。

真的牛逼,一个月 5000 元,大二小朋友啊,很牛逼了。

怎么搞的呢,其实本质是北大清华塑造了这个生意,真的很讽刺,口罩之后,北大清华封闭 3 年。

重新开启的时候不再全员开放预约,而是开放校友和在校学生的权限,可以预约。

在校学生可以一天一次,但是你频繁带人,肯定查你。

校友可以进,校友带人权限被砍了,因为发现校友很多人把它作为生意,卖给黄牛了。

而公共预约,每天 2000 个,靠抢,当然也是被黄牛抢了拿来卖,哪里有计划经济的价差,哪里就有黄牛。

我国特色,最高峰的时候,暑假每天北大清华进校一个人 800 元!

现在北大的宝宝都这么实用主义了,好牛逼。

我觉得这代北大人比我们那代强太多了,学会挣钱非常重要!!!!!!

热门评论

HelloMillion哈喽百萬
HelloMillion哈喽百萬

商业思维是要及早建立起来,也不得不说,自己大学真的商业气氛很浓,大家上完课都很喜欢琢磨怎么赚钱(当然现在看来也是小钱)大三的时候卖英语报,一周就挣了5000,那是2009年[污]

鲁邦碎片我饿了-taozheei
鲁邦碎片我饿了-taozheei

计划经济的价差 很有道理。

校园小蘑菇
校园小蘑菇

光靠打工是不行的,尤其文科生干的工作,在这个时代很难有直观效益,唯有直接商业化稍微有点活路[允悲]

心媛仁爱
心媛仁爱

不错

切格瓦娜
切格瓦娜

雪琴就是这专业

独钓寒江雪Fisher
独钓寒江雪Fisher

无语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