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何公桥与南京郡守的故事文...

发布时间 :2023-12-02 07:17:21
苏轼、何公桥与南京郡守的故事
文/陈志原
宋徽宗时期,1101年的一天,广东英州河(今英德)上唯一的一座木桥被上涨的河水冲毁了,城南至城北的快捷道路被阻断,平常五分钟的路程,绕路要花半天时间,市民们面面相觑十分着急。
此时,在英州当郡守的何智甫,南京人,为官勤勉,体恤黎情。他觉得木桥容易损坏,提议在原址修一座石桥。消息传出,百姓反应热烈,府银不够,官民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修成了一座漂亮坚固的石桥,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何公桥。
恰此时,被贬雷州的大诗人苏东坡正好路过英州,苏东坡可是北宋最牛的文豪,何郡守便请东坡先生为此桥题诗,苏东坡说道:“我没看过桥,不能凭空臆造。”
第二天,何郡守到官舍接苏东坡去看桥。苏东坡谦逊地说:“您是一郡太守,又是东道主,理应走在前面。”
何郡守久仰东坡大名,要让东坡先行,俩人再三推让,最后,何郡守拉着东坡的手一同前行上轿,两个轿子并排前行。英州当地学子和百姓,听说当朝大诗人苏东坡和郡守大人要来了,都赶来夹道欢迎,掌声雷动,场面热闹喜庆。
苏东坡深为感动,一时诗兴大发,创作并书写了一首长达五十六句的四言诗《何公桥》,其诗曰:“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鹈在河。顺水而行,云驰鸟疾。维水之利,千里咫尺。”至今仍被当地人广泛传咏。
要知道,古代名人的润笔费是很高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仅写《平淮西碑》文,就获得了500匹绢。而苏轼诗文书法绝佳,却义务为何公桥撰文宣传,完全是被何太守和当地百姓的热情所感染。
何太守看着苏轼龙飞凤舞的书法诗稿,字字珠玑,命令按照苏轼的原文刻成石碑,矗立在桥头以作纪念。
但因当时苏轼书法的粉丝实在太多,市面价格又高,何公桥上的苏轼手迹石刻碑,立好后没几天,就被人偷走珍藏起来了,之后,当地官府找寻无果,苏轼书法原稿也丢失了,只得另找他人模仿苏轼笔迹又刻了一块碑。

何公桥
苏轼〔宋代〕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人之往来,如鹈在河。
顺水而行,云驰鸟疾。
维水之利,千里咫尺。
乱流而涉,过膝则止。
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沔彼滥觞,蛙跳儵游。
溢而怀山,宰禹所忧。
岂无一木,支此大坏。
舞于盘涡,冰折雷解。
坐使此邦,画为两州。
鸡犬相闻,胡越莫救。
允毅何公,甚勇於仁。
始作石梁,其艰其勤。
将作复止,更此百难。
公心如铁,非石则坚。
公以身先,民以悦使。
老壮负石,如负其子。
疏为玉虹,隐为金堤。
直栏横槛,百贾所栖。
我来与公,同载而出。
讙呼填道,抱其马足。
我叹而言,视此滔滔。
未见刚者,孰为此桥。
愿公千岁,与桥寿考。
持节复来,以慰父老。
如朱仲卿,食于桐乡。
我作铭诗,子孙不忘。历史故事文化

热门评论

都市天涯明月
都市天涯明月

回复 小小葵JUNE 的表态:谢谢点赞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