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客家话的南迁与传播!
读城河南微博公开课 邵夫子的“启迪竹”诗,
洛人爱种花,
唯我好种竹。
所好虽不同,
其心亦自足。
花只十日红,
竹能经岁绿。
俱治雨露恩,
独无霜雪辱。
这首诗读其来朗朗上口,但后面那诗韵很多人念错。这个字就是“綠”字。
按拼音都读(铝Lv)。
仔细读这首诗,把“绿”读为“铝”音时,发现与“竹(zhu)、足(zu)、辱(ru)”的韵不合,读(鲁lu)才合韵。
在洛阳和伊川,这几个字读法还有另外读韵,竹读音为(周zhou)、足读音为(走zou)、绿读音为(楼lou)、辱读音为(揉rou)。
这是古代河洛的“客家话”韵。
在上海,公交车报地名,延安路、北京路等的“路”,不念“鲁LU”而念“楼lou”。
如今人们按标准拼音,把历史名酒杜康酒的“杜”字读为(堵du)。
但伊川人说“杜康酒”,杜字读为(豆du)而不读为(堵du)。上海乡下也是这么读法。
这是客家人南迁带去故乡河洛的乡音。不信您读一下试试!
洛阳·伊川
作家邓海春
超话社区
叮~!您使用 “读城河南” 发布的微博,已被超话君收录到您的专属超话
读城河南 中了凹~想知道粉丝们都在超话里聊些什么嘛~快来宠粉翻牌吧!直达现场>>
读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