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作者叶建华
发布时间 :2023-12-03 19:34:22
长篇连载,作者叶建华。《宇宙猜想》—549.2
对各种颜色形成原因做如下描述。
先强调,山体固有颜色:橙红色——红褐色。
(1)夜间
如果没有月光,黑色;有月光,灰黑色(随月光照度有微变)。因为没有光线照射,一切都在黑暗中,无光影信号映射到人眼,当然就是黑色,巨石山体也不例外;若有月光或少许星光,由于光的照度很小,隐约能看见巨石呈现灰黑色。
(2)黎明前、夜幕降临后
暗灰色或黑灰色。因为光线暗淡,与夜间差不多,可能此时还没有月光,光线可能比夜间更暗,巨石的颜色比夜间略深。
(3)中午
橙红色——红褐色之间。因为此时光线直射,入射角最大,照度最大;而且由于气温高,空气湿度小,绝对无雾气,对阳光无阻碍,照射的几乎是纯白光,山体显示固有颜色。
(4)日出时
浅红色。旭日东升时,从日出的地方到巨石,遥远的地域,宁静了一夜(人员活动少、作业人员少、车辆出行少、工厂开得少......),由于夜晚应停尽停,排放少,产尘少。加上一夜时间再降落一部分,到早晨空气比较洁净。但仍有少量粉尘。
阳光停照了一夜,早晨气温很低,空气湿度大甚至有淡雾。空气中透明的细小水珠吸引粉尘颗粒,使之成为大颗粒并且变得不透明,这就给光线照射设置了障碍,加上雾气的阻碍就使得波长短的可见光被挡,只有波长长和波长较长的光线才能照射过来。也就是红色和比红色稍浅的橙红色,这种色彩通过淡淡的白雾,相当于加设了作用不是很强的白色滤镜,有少量的白光透过来。少量的白光与红色或橙红色混合成为深粉红色光线。再照射到巨石上,与之固有颜色橙红色或红褐色相叠加混合,就形成了深浅略有变化的浅红色。
(5)傍晚
深红或酱紫色。夕阳西下时,从日落的地方到巨石,遥远的地域,喧嚣了一白天(人员活动多、作业人员多、车辆出行多、工厂开得多......),由于白天应开尽开,排放多,产尘多。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严重阻碍光线,只有波长最长的红光才能照射过来。
与早晨不同的是加上阳光照射一天,气温高,傍晚无雾,无白色滤镜效应,白光一点儿也透射不过来。所以,照射到巨石上的只有波长最长的红光,再与橙红色或红褐色的巨石固有颜色相叠加混合,就形成了深红或酱紫色。
早晚颜色对比一下:
早晨粉尘少,阳光颜色为红色或偏橙红色;早晨有淡雾,相当于有一定的白色滤镜效果,能透过少许白光。红色或偏橙红色与少量白光混合形成深粉红色的阳光。
傍晚粉尘多,阳光为红色;傍晚无雾,无白色滤镜作用,一点儿也透不过白光,阳光就是红色。
早晨的深粉红色阳光和傍晚的纯红色阳光,照射到固有颜色为橙红色或红褐色的巨石上,叠加混合后的颜色早晨为浅红色,傍晚为深红或酱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