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的过去是悲情的

发布时间 :2023-12-04 13:30:09
北京法源寺的过去是悲情的。贞观年间,唐太宗东征高丽失败,为了纪念死去的将士,下令建造悯忠寺,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寺未建成,李世民便去世了,由武则天主持修完,历时51年。悯忠悯忠,一个“忠”字就这样贯穿了寺庙千年的历史。北宋末期,宋钦宗赵桓曾被囚禁于悯忠寺。后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拒不投降,在寺中绝食身亡。明朝末期,大将军袁崇焕含冤被凌迟于甘石桥,一名佘姓义士拾其残骨,埋于悯忠寺。再后来,作家李敖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作品《北京法源寺》。以法源寺为背景,记叙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的经过。书中还写了谭嗣同在就义前,到法源寺和方丈辩佛的片段。现在的法源寺,是清幽宁静的。这里有成片的丁香,有一群慵懒肆意的猫,和几乎是全中国最宝贵的佛教收藏品。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六进院落的法源寺里,供奉着明代时期制作的,高达一米甚至三米以上的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像和毗卢遮那佛等,造法精美,极为恢宏。除此外,这里还藏有各个时期的佛像、法器和文物,还有赵子昂、吴道子所画的菩萨像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手写金字经,墨宝等。据说这些文物,曾是佛学界私下发动各大寺庙,将文物汇聚在此,以求在战乱中得以保全。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今天的法源寺碑文上,还刻着寺名的由来,“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通晓外界不算懂,清楚本心才是真溯源。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