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名句。意思是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岁月更替,万物轮回,看似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诗人托物言志,演绎矢志不渝的报国之情。如今在德州,这句古诗也成了当地城市园林绿化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德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37.81%,绿化覆盖率达43.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45平方米,但园林绿化垃圾消纳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尤其是冬春季节枝条修剪频率变高,园林废弃物产生量增加,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影响城市环境面貌,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事故,并且残枝落叶收集运输起来“鼓鼓囊囊”,费工费力,效率不高。2020年以来,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开展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对接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和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学者,探索堆置有机肥和有机覆盖物两种生态处理模式,开展发酵箱堆肥科研试验,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经过3年持续攻关,实现了“取自绿地、用于绿化、循环利用”的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链闭环体系,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增质提速。今年3月,德州市成功申报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为住建部确定的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那德州园林绿化如何畅通从树梢到树根的绿色循环,“变废为宝”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呢?密码就在由4个园林绿化垃圾处置转运站和1个综合处置中心打造的‘4站1中心’的闭环收运处理体系里。目前,每个转运站都设置了一台小型粉碎机,每小时可粉碎约1.5吨园林垃圾,可覆盖周边10到15公里的范围。现在运送一车木屑,放在以前估计得装十车树枝,降低了运输成本,减少了碳排放。更为主要的是,这些粉碎后的枝叶统一运送到集中处置中心进行发酵,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城区绿化地块的土质改良。
大型树枝等园林废弃物,粉碎成碎木块后用染料着色,制成多种颜色的有机覆盖物铺设到行道树树穴、公园花池林下等土地裸露处,既美化了环境,还能防尘,最终降解成肥料回归大地,改良土壤。细树枝和落叶进行二次粉碎成细料后,通过添加尿素、菌种等辅料,堆沤发酵后变成能够改善土壤的有机基质,用于园区绿化栽植、绿化养护使用。目前,德州通过压缩运输降低收集成本、枝叶分离提升粉碎效率、科学发酵转化有机肥料、粉筛染色制成有机覆盖物等措施,形成了“清理-分拣-收集-运输-多元化处理-产品应用”的完整工艺流程。2022年生产腐殖质800立方米,颗粒覆盖物50吨,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养,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落叶化土,枯枝还田,固碳于壤”的“德州模式”步入全省前列。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园林绿化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