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东院士的教诲,让蒋苏心手相连微博健康公开课
投身于手外科,蒋苏经常会被患者触动,一些年轻人来上海务工,被机器轧断了手,有时深更半夜才送至华山医院,蒋苏那时候已经开了一天刀,很累了,但是转念一想,再付出几个小时,帮他做一台,可能就能拯救这个年轻人后半生的命运,于是就咬着牙去做。
蒋苏还会为了病人反思、改良手术方式,比如对于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过往刀口约长12~15厘米,手术时间长,恢复时间也长,且在肘关节处会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在导师的指导下,蒋苏创新性地将微创理念用于这一手术中,只要在肘关节处开一个1~1.5厘米的小口,伸入内窥镜,一旦发现被压迫的神经,实施神经疏通,就能大功告成,病人基本上第二天就能出院。
蒋苏说:“如果能有更好的方法让病人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快的恢复,那这肯定是我要追求的事情。”这一手术方法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发表在世界知名期刊《整形外科学年报》上,如今已经推广到世界各地。
对蒋苏来说,医生从不是一个只要治好病人就万事大吉的职业,除了诊疗,他还喜欢“鼓捣”些小发明。比如他创新性地发明了一种支架,用于颈部手术后的病人。病人脖子动了手术,为了保证恢复和安全,需要固定,过去医生是把脖子和手固定在一起,中间用一根支架,戴4~6周,可以想象病人的不适感。蒋苏和同事重新设计的支架下部比较宽,固定效果很好,而且透气,手也能解放出来,病人也明显更愿意配合治疗。
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参与和主导发明了10项专利,没有高精尖的创造,只是细小的改良。比如针对上肢术后佩戴石膏的患者,他们设计了便捷式穿脱病患服,袖口装上钮扣,不会因为上肢的石膏而影响衣服穿脱,从而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累是难免的,出急诊的时候,他还遇到过不少醉酒的病人,无法沟通,等不及了就会辱骂,甚至动手。但平静下来,他还是会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并想起手外科前辈顾玉东院士对他们的“四心”教诲: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志要有团结心,对事业要有进取心。
顾玉东院士说,手外科医生,要能做到“心”“手”相连。 逸问医答的微博视频
发布时间: 2023-12-05 11: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