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盘龙实力代言 【我为盘龙实力代言|康雷:体验山清水秀、蔬果飘香的田园生活】
编者按:一条盘龙江纵贯全境,哺育着复杂又多元、摩登又传统的盘龙。“人心往之,城必兴焉。”盘龙不负期待。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靓丽崛起,北部山水新区全面起势,东白沙河片区加速突破,茨坝片区起步提速,北京路景观大道、财富大道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凸显。以恒隆广场、同德昆明广场、俊发中心、欣都龙城、财富中心等为主轴的中央商务区,让盘龙区成为昆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会客厅”。全省率先布局“元宇宙”产业,科技产业在全区的GDP中占比达13.2%,科技赋能成为盘龙发展的创新引擎。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时代的目光聚焦在这片蕴藏无限活力的热土之上,如今的盘龙,正聚力攻坚北京路,打造昆明城市CBD,提升盘龙楼宇(总部)经济,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为盘龙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永续动力和强劲支撑。
锻造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强化韧实力,“实力盘龙”名副其实。我们特别邀请一批生活、工作、奋斗在盘龙的“代言人”,打开明信片,倾听他们的心声。
12月6日,盘龙“实力代言人”——盘龙区松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康雷,向大家推介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核心区的松华街道。
松华街道属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腹地,东邻滇中新区小哨街道,西接五华区西翥街道、南至双龙、龙泉、茨坝街道,北与滇源、阿子营交界,是盘龙区面积量大的山区乡,也是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核心区。
过去的松华就是水源地,人称“昆明人头上的一碗水”,青山秀水,风景如画;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中原进出昆明的必经之地。松华街道作为盘龙区统筹区域发展的第四板块,地处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域,街道致力于着眼青山常绿、碧水长流,切实发挥好城市“绿肺”功能。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探索发展”的思路。
但自松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后,禁止发展一切带污染的企业。从退耕还林到禁止规模化养殖,灭花减菜,从水库扩容到移民搬迁,松华人民为保护水源受到了很多限制,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舍小家为大家”“保住水源造福人民”“让昆明市民喝上安全、清洁、优质的饮用水”松华村民逐渐意识到,为保住母亲河,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换取家乡生命水的清洁,为万千昆明人造福,打造绿色家园是值得的。
作为水源保护区的松华迅速转变传统的水土保持思路,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杜绝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点污染,多措并举筑牢三道防线,立足水源保护。如今的松华按照“有机乡镇 绿色松华”的思路,主动改变观念,人人都参与保护和创造,挖掘绿色生态资源,培植生态产业,充分发挥松华区域优势,形成了松华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松华街道结合辖区地散、坡度大、缺水、近城等因素,按照“一村一品”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以“四个片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这里有三家、团结、小河片区的经济林果种植区,有大摆、双玉片区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区,有大摆、新街片区的特色林下经济种植区,还有小河、大摆片区的新型经济作物+数字农业种植区……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陆续在松华街道“生根发芽”,这都为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振兴提升探索新路径,也为企业落户松华提供了样板。
此外,松华街道持续建立的“政府—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合作”新样板,街道大力发展云南旱地作物育种繁殖、高原植物种质保护繁育、智慧农业及光伏发电绿色新能源产业,打好科技科研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让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例如合作实施高原植物种质保护繁育基地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将“高繁基地”打造成为集种质收集保存、研发利用、示范带动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基地,承担高原植物种质保护与繁育的研发工作,开展重点植物品种的种质选育、种植示范、成果转化、品种推广等,科普推广种质保护与繁育的知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良性示范模式。
“青山常绿、碧水长流,欢迎大家到山清水秀、蔬果飘香的松华来体验田园生活,品摘汁水香甜的水蜜桃、清香甜脆的小河板栗,将松华绿色生态健康的农副产品带回家与家人一同品鉴。”康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