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常看到一个话题...
发布时间 :2023-12-06 16:24:34
今年经常看到一个话题:说不同的语言,就是接受另一个世界。
拿坂元裕二来说,他在聊台词写作的时候,举了一个独属于日剧的例子。A凝视着B的眼睛说「我喜欢你」,可B却看着桌上的草莓,说了句「我喜欢你」。
坂元解释道,上面的场景中,日文原文其实只有「喜欢」这个词而已。A看着B的眼睛说喜欢,B则是对着桌上的草莓说喜欢,B看似回应了相同的话,实际上却因为是对着草莓说的,所以其实是回避了A的告白。
日文在讲话时可以不用主语,因此就产生暧昧的空间。不一样的人说出同样的「喜欢」,表达的却是不同的含义。
这就是语言上的特殊性,也正因为日语中存在无数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日本文化语境中那种含蓄和「拧巴」的情感氛围。放在坂元这种擅长言情台词的编剧手里,自然就成了酝酿角色之间的理解错位和冲突的武器。
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学其他语言就好像切换了人格的体验,比如说日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变得礼貌客气,说英语会变得开朗活泼,说德语会像一台生硬运转的机器,从端正工整的普通话切回方言,也会让自己重新染上家乡熟悉的风土气息。
有个TED也讲了类似的例子,澳大利亚的一个土著族群,比起左右更习惯于说东南西北(北京话也是?),他们的确比起其他语言系统的人,被自己的语言训练得更擅长辨别方向,甚至超过了以往科学研究中认为人脑可以做到的程度。
文化影响语言,而语言结构和用法的差异,又会改变使用者的思考方式——这就是语言学上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翻译即背叛,每一门语言自身都是如此丰富和复杂,身处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又如何能做到完整地相互理解呢。
今年刚出了简中版的匡灵秀的《巴别塔》就是一部围绕语言主题的小说。她写主角遇到的第一个翻译魔法,把「囫囵吞枣」翻译成「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不加思考地接受)」,势必就丢掉了原本属于「吞枣」的中文典故。主角念出这句话的时候,口中便塞满了甜腻的蜜枣味,噎得他几乎窒息。
匡灵秀作为一名华裔作家,将身处异国时逐渐丢失母语的恐惧描述得淋漓尽致。身为广州人的主角来到伦敦,会无端地害怕那些张口忘词的瞬间,害怕原本优美完整的中文里不由自主地填充的英文单字。那就像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被逐渐抽离,又从新的文化找来新的碎片缝缝补补,最终支离破碎。所到之处,哪里都是异乡。
语言是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看待世界、在世界上行走的方式,我们掌握的语言的边界,也是我们身处的世界的边界。
而正因为人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他者,他者的复杂才显得如此动人。
想起今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主题:保卫复杂。
保卫真实世界,保卫人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叙事的真实。
当我们的语言环境被各种缩写和玩梗淹没,为了更迅速地找到响应自己的阵营,而丢失了对原本细腻幽微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在每一次面对美好作品的时候喊出「太哇噻了」便到此为止,而疲于探察自己内心丰富的震颤——
如果我们在当今创造的这门狭小却强势的语言终于排除了辞海中的词汇席位,或许,如果悲观地,极端地来讲,我们终于也会成为自己家乡的他者。
其实我也相信,任何词汇、任何语言被创造时都有它扮演的角色,正如有的语言会为每一种颜色命名,有的会赋予事物阴阳性别,在当下与网络一同应运而生的新的词汇和语境,酝酿出的新的思维方式也只能被称为差异,而并非优劣。如果不是把岁月拉得足够漫长,谁也无权作出批判。
但至少,无论用怎样的语言,都去笨拙地描述,磕磕绊绊地记录吧,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指向自我的本心,而并非对其他语言的「囫囵吞枣」。
当外界的声音过于庞大,至少仍能自如地「语言」的我们不会窒息。
知书少年果麦麦
提到的ted:
TED演讲: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远山浓淡
这是“囫囵吞枣”那一段,《巴别塔》刚好在手边,翻译魔法的设定很有意思,魔法展示的效果是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丢失的部分。
热带水母66
而正因为人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他者,他者的复杂才显得如此动人。 保卫复杂。 保卫真实世界,保卫人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叙事的真实。
偶是话痨
之前自己思考过过被网络语言裹挟的处境,觉得很多网络词汇就像一个标签,将有此方面特征的捆在一起,实际上使用时往往会扩大他所界定的范围,即只要有一点涉及到的都会不自觉地被带入这个标签中,而忽略了差异的存在,在寻找认同感的同时也失去了一部分自我
偶是话痨
博主这篇也写出了我自身的困境,在表达的时候有一种懒惰的思维,形容词只剩下了美,好,厉害这样宽泛的词汇,所以在面对事物的时候常常是说不出口说不上来,感受到了一些,却总是空落落的
婷语婷愿Shirley
语言是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看待世界、在世界上行走的方式,我们掌握的语言的边界,也是我们身处的世界的边界。而正因为人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他者,他者的复杂才显得如此动人。
桃源不知处
语言表达会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也会影响语言表达。
妖妖十八岁
语言即思想。
圆佑窝努
还有一个角度,我的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降临》。通过语言,思维可以真的到另一个“维”
水風鈴selesai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觉得故事的角度很有趣![[给你小心心]](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qixi2018_xiaoxinxin-c76bf85343.png)
圆佑窝努
回复 水風鈴selesai:嘿嘿嘿是的
smokinique
这两年陆续读了中英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儿子与情人、人性的枷锁、堂吉诃德、名利场、安娜卡列尼娜、小杜丽、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经典,真的是中文有中文(中华文明)的积淀和智慧,英文有英文(西方文明)的逻辑和韵律。只有掌握更多语言,才能看见更大更美的世界,千万不要闭目塞听,千万千万。
黄蓉姐姐_
想起了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和小说里的科幻基础一毛一样!当我掌握了非线性的,首即是尾、尾即是首的外星语言,我也就掌握了非线性的感知时间的方式,未来和当下的场景将会交替出现在我眼前。“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百香果7不够
这篇写的好好,要全文朗诵!
左脚拉莫斯
多学一种语言,就是多开了一扇理解世界的窗
小啪日记
特别特别正确,语言即文化,文化即社会,社会即当下所处的这个小世界。
_予乔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世界。
回不改其乐也么哥
审美就是鉴别细节的能力。细嗅语言的美![[鲜花]](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w_xianhua-f902c37199.png)
居澄妙书_安静版
看到这段想到今年反复跟我爸讲的我接下来三五年的计划。![[喵喵]](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d_miao-c1b3d563bd.png)
iiblue5
不与夏虫语冰。
同逍
想起奥拉西奥的《错乱》。主角受任编校屠杀事件口述史,过程中不断受证词直击人心的暴力与残忍所影响,陷入病态妄想而神志错乱,最终不可避免地对施害和受害方都产生了认同。个体间固然有难消除的沟通障碍,然言语与文字携带着不可轻视的力量啊,一面受这种障碍的阻隔,一面又能够越过障碍同化人的心灵
海带厂打结女工
无论用怎样的语言,都去笨拙地描述,磕磕绊绊地记录吧,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指向自我的本心,而并非对其他语言的「囫囵吞枣」。
我不是文艺女青年我会做饭
这段话写得太好了![[鲜花]](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w_xianhua-f902c37199.png)
![[鲜花]](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w_xianhua-f902c37199.png)
![[鲜花]](https://h5.sinaimg.cn/m/emoticon/icon/others/w_xianhua-f902c3719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