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因变量的宿命...
发布时间 :2023-12-07 23:53:50
日本车-因变量的宿命:世界另有计划
因为资源匮乏发展起来的日系省油汽车,在丰田等车企的混动系统的加持下,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方面在销量和利润上,日系车纷纷杀进世界前列,啃下世界混动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技术上,丰田利用THS等技术筑起了专利壁垒,把欧美中韩等的车厂都阻挡在外,长期独享“混动”的蛋糕。日本的战略想得很好,做得也很好,唯一的问题是日本只是这个世界的因变量,只能够顺应规则,而像欧盟、美国、中国这样能够深刻影响世界秩序的自变量,则可以改变规则,甚至重新定义规则。首先,欧盟就用起了传统艺能“赢则自由竞争,输则改变规则”。日系车的崛起首先就蚕食了欧美车企的市场份额。于是,欧盟在减少碳排放的政治正确下,提出柴油路线,抨击日系车不环保,柴油车2015年在欧洲的比例达到51.6%。但很快,欧盟被打脸,大众柴油车数据造假事件曝光,欧洲的柴油路线走向终结。随后,欧盟继续改规则,把汽车行走时的碳排放标准限制得极低,以至于按照欧盟的标准,只有电车和插混、燃料电池车才能满足,而日系的油混不论多么节省,终归还是有排放。尽管日本反对欧盟的计算方法,指出欧盟仅计算汽车行走期间的碳排放,而不计算汽车生产和回收阶段的碳排放。如果计算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日本油混并不输给电车。但日本并没有能力改变规则,在2020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迫于压力,宣布日本2035年禁售燃油车。日本车企愤怒地说,这无疑是在扼杀日本汽车产业,将导致日本550万汽车从业人员失业。美国就不需要欧盟这样的阳谋。当日系车冲击美国市场时,美国政府直接和日本政府谈判。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车企“自愿”减少对美汽车出口,“自愿”拿出技术帮助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进行产业升级,“自愿”赴美建厂等等。2022年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把日系车企踢出EV补贴名单。日系车企要想获得美国企业同等待遇,必须要去美国投资建厂才行。在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日系车利用专利壁垒,使中国始终无法分享到技术红利,国产燃油车停留在“油耗高、质量差”的水准,始终难以突破。在这种现实下,钱老写亲笔信建议国家直接跳过燃油车,直接发展电车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中国在燃油车领域的劣势,让中国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在电动车领域大举前进。当然,中国最重要的其实是跑通了“电车更环保”的逻辑。中国的电力其实也是火力发电为主,也会面临日本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大力发展电车会增加碳排放。不同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层面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目前中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全世界的80%,风力发电占到60%~80%,锂电池产量占全球的75%,而且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量已经超过火电装机量,新能源对火力发电的补充和替代也在同步进行,甚至光伏电价已经低于常规电价。这样,中国的能源大基建为电车提供了强力的逻辑支撑:电车的发展会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样,美国、欧盟也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而一直走自己路的日本,火力发电的比例仍在80%左右。在这种背景下,日系车企掉头做电车,不仅不会减排,还会增加碳排放。可以说,日本在自己的路径上独享蛋糕的同时,中美欧已经改变了规则,走向了另一条路径。那么,未来是否会两条路径共存呢?比如中美欧走电动化路径,日本走自己的混动路线。从数据来看,日系车的销量只有15%的来自日本国内,85%来自于国外,其中中、美、欧三大市场占了近70%。当中美欧改变了赛道,日系车企除了适应和跟随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评论罗伯特
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