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演唱会全流程监管】近日,有音乐博主称,其通过专业软件鉴定后发现知名音乐组合五月天多场演唱会存在假唱行为,该事件很快成为舆论热点。什么是“真唱”什么是“假唱”,不该交给大众来判断,而应由行业内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由相关部门建立全流程监管。
作为消费者身份的观众,当然可以通过举报等方式,就假唱行为进行维权。但问题在于,对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辨别假唱并不容易。过去,大家对于假唱的理解就是“对口型”。随着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如今直接播放原曲对口型的方式已经不那么常见,“高级假唱”“半真半假”等招数层出不穷,使得对假唱的辨别和界定也越来越难。比如有的歌手会在现场演唱前,特意录制一版现场感比较强的“录制棚版”,混合现场人声播放;再比如有的歌手在较容易的主歌部分真唱,而在难度较大的副歌部分假唱。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鉴定,假唱很难被发现。普通观众既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也缺乏调查取证的手段。换句话说,如果每一场演唱会,都只能靠普通观众去自行鉴别有没有听到假唱,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因为普通观众缺乏专业鉴别能力,一旦出现错误的判断,同样可能会给表演者的声誉、形象等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误判,对真唱者亦是不公平的。因此,一台演唱会有没有假唱,敢不敢假唱,很大程度上恐怕与监管部门是否能提前介入、主动作为有关。毕竟,无论是监督调查还是取证鉴定,监管部门都拥有比普通观众强得多的便利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既能从源头给予假唱行为以强大的威慑,也能针对观众的合理质疑,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持续火爆,也暴露了行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先是演出安全事故、演唱会“黄牛”现象,然后又是票务平台票务销售不公开不透明引发消费者质疑等,无不提醒着演艺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健全的监管机制。今年4月,文旅部办公厅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就提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做好大型演出现场监管,查验演出举办单位的演出批准文件及相关手续的同时也要核验演员信息及演出节目内容,严禁擅自变更演员及演出内容,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看到,《通知》的精神,亦是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假唱,不能仅靠观众判断。只有在监管层面做得更多、做得更早、做得更实,才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假唱等演出市场“顽疾”生存的空间。(潮新闻 评论员 曹梦琪) 钱江晚报的微博视频
发布时间: 2023-12-08 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