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的精诚力量

发布时间 :2023-12-08 11:30:29
爱出汗别总用玉屏风,这3个中成药,止汗功效或许更好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汤头歌诀曰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方中黄芪甘温能补气,有益气固表、实卫敛汗之功,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为臣药,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并有固表止汗作用。芪、术配合,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风邪不易内侵。防风辛温而散,有走表而祛风邪之能。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全方共奏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有如屏障,珍贵如玉,目为散剂,故名“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二,一治自汗,一治体虚易受外邪侵犯。所谓自汗,是指没有外部原因,如劳累、炎热、环境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时时汗液自出、动辄益甚的异常症状。其病因是卫气虚亏,不足以固津液(正常人由于卫气属阳固于外,津液属阴固于内,阴平阳秘,因而不会自汗)。同时,患者由于卫表虚弱,皮毛硫松,卫外功能下降,也易为风邪所袭而得病。因此,玉屏风散的两个治疗作用,其实是一个病机,即卫表虚弱。此时,对外不能御邪,易受外邪侵犯;对内不能固津,因而自汗。所以玉屏风散主要用于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对其他原因导致的自汗效果不好,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个中成药,辨证治疗自汗,效果更佳:

1、湿热上熏所致自汗—茵陈五苓丸:

表现:头部爱出汗、皮肤油腻、身乏体困、舌苔黄腻
辨证:体内湿热过盛
治法:清湿热、利水湿
推荐:茵陈五苓丸

茵陈五苓丸组方为茵陈、茯苓、白术(炒)、泽泻、猪苓、肉桂。方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为君药。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湿,为臣药。泽泻、猪苓利水渗湿,加强利湿之力,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肉桂温阳化气、通阳利水,三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湿热、利小便之功。

在临床上,茵陈五苓丸用于自汗,由湿热蕴结于里,湿重于热所致。症见白昼汗出,动辄尤甚,伴有脘腹胀满,头身困重,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阴两虚所致发热自汗盗汗—五味子颗粒:

表现:心烦气躁、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很少
辨证:体内阴津损耗多,气虚阴虚
治法:补气、补阴津
推荐:五味子颗粒

五味子颗粒单味五味子精制而成,具有益气生津,收敛心气,滋肾补阴,宁心安神之功用,用于自汗盗汗,因阴津耗损,气虚阴虚所致,白昼不由自主出汗、夜间盗汗、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气短、头晕头昏、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颗粒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五味子水煎剂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重量及细胞数目的减少,并能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白髓总体积和淋巴结皮质总体积。

3、血瘀所致自汗盗汗—血府逐瘀丸:

表现:面部暗沉、脸上多斑、舌头瘀紫、舌面有瘀点
辨证:气虚血不流通,导致血瘀,血瘀伴随血热,蒸发体内阴津
治法:清热化瘀
推荐: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丸方中当归甘温补血,辛散温通而活血行瘀;生地凉血活血,养阴生津;桃仁配伍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枳壳配伍柴胡疏肝理气和中;川芎配伍赤芍活血行气;桔梗载药上行;牛膝活血袪瘀通筋脉而补肝肾;甘草调和药性,补血益气,诸药相合,共达活血化瘀行气之功。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所以血府逐瘀丸可用于自汗盗汗,症见白昼出汗,夜晚盗汗,伴有烦躁,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等。
国医的精诚力量 中医科普 中医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