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见钟情,所有才有如此动人的爱情,实际上并不是。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包括周恩来、邓颖超在内的10名男青年和10名女青年组成了进步团体“觉悟社”,为避免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他们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个人都取一个数字作为自己对外活动的名字。
邓颖超抽的是“1”号,按照谐音,她化名为“逸豪”,而周恩来抽到的“5”号,他便取名为“伍豪”。“伍豪”这个名字,在以后的大革命时期,周恩来还多次用到过。
此时邓颖超对比自己大6岁的周恩来,只是一种对学长及战友的敬爱之情,而周恩来也只是把她当作战友和小妹妹,因为 他心中已经装下了一个心仪的人,张若茗。他们彼此志同道合,年龄又接近,张若茗甚至都把自己的私人日记交给周恩来保管。
然而,世事皆会有变化,感情的事儿,也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心态与心境都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彼此感情的影响。
张若茗与周恩来等人一同在法勤工俭学,并加入在巴黎组建的“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张若茗作为代表,在纪念列宁的追悼会上,慷慨陈词,受到法国警察的追捕,加之她为家庭出身问题受到组织审查而感到委屈与不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脱离政治活动,退出组织,留在法国专门读书。
张若茗的举动,对周恩来触动很大,正如后来他对侄女所说的: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一定不变的,既然我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我的终身伴侣,理所当然就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曾经非常在意的人,其实并非是最适合你的,兜兜转转一圈后,却发现那个最合适相伴一生人,原来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有如那首词所写“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周恩来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做事缜密,又不失果断,邓颖超的性格、追求,以及三观都与他是极相符的,周恩来在多次的学生活动中,跟这个“妹妹”接触较多,感觉自己与她是合适的,于是他大胆地写信给她,表达了心中的想法。这封信写得情意深长,邓颖超被深深地打动了,长期以来,她与周恩来的深厚而纯洁的友谊,陡然升华为美妙热烈的爱情。
“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他们基本上少有见面,一切的心意相通,一切的思想交流,都是依靠书信来往,时间长达两年,通过一封封书信,他们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越来越感觉到彼此无法分离。
1925年8月8日,遭受北洋政府通缉的邓颖超,历经艰险,辗转来到广州,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结婚。
另一半历史新星v计划
剑胆琴心0407
张若茗后来是什么情况
老人海的海边
和慢慢一起变老
除了外貌不够匹配,没有后代儿女,一号和五号的爱情绝对是无声却又震耳欲聋!!
狸花狗子
这已经是同志战友灵魂伴侣了,外貌可以忽略
中华奇谭
可惜
老白兔6187223863
海棠依旧
你的清辞鸭l
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