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监管新规施行
牙膏有消械药这几个字建议及时换掉】
很多人买的牙膏根本不是牙膏 据健康时报报道,近年来,牙膏市场上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一直存在。其实很多人每天用的“牙膏”,其实根本不是牙膏。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023年12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行。《办法》特别重点明确了三点内容,这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买的、天天嘴里用的“牙膏”,根本不是牙膏。
1. 牙膏必须是“膏状”
这次明确了,对于牙膏产品必须是“膏状”产品,像很多人买到的牙粉、凝胶、漱口水以及其他“冒充”牙膏的口腔护理产品,真的不属于“牙膏”。
2. 牙膏主要作用是清洁
这次明确了,牙膏是以摩擦的方式用于人体牙齿表面,以“清洁”为主要目的的膏状产品。此前很多人买到的牙膏有“防治幽门螺杆菌”“治牙龈疾病”“消炎镇痛、止血”“修补牙洞”等等,其实都是在“挂羊肉卖狗肉”,产品批号并不是牙膏,冒充牙膏,欺骗消费者。
3. 牙膏功效需有科学依据
《办法》要求牙膏的功效宣传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牙膏仅宣称“清洁功效”的可免于功效评价。如果商家在功效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的牙膏需要额外做“人体功效评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在对《牙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政策解读时指出,“消”字号(卫生消毒类)的口腔抑菌膏等产品,“械”字号(医疗器械类)的牙齿脱敏凝胶等产品,“药”字号(药品类)的丁硼乳膏等产品。这些产品均不属于牙膏的范畴,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的需要按照药品、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