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份证 “ 暗藏玄机 ”
金牌解说科普旅游文化 说起身份证,你会以为是现代才有的。其实早在我国隋朝就开始有了身份证。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发给官员们的“鱼符”。它由木头和金属精制而成,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居级别、俸禄几许以及出行享受各种待遇等等。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入宫时验证所用。《新唐书》记载:“附身鱼符者,以名贵贱,应召命。”
唐代鱼符一般长约7厘米,宽约2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型榫卯可相契合。内有刻文,注名佩符人身份或使用范围。部分鱼符还在底侧中缝加刻“合同”二字以资合符时查验之用。“合同”一词亦由此而来。现在考古发现的鱼符大多为铜质。
一幅《持鱼符内侍图》清楚地记录了当时内侍宦官使用及佩戴鱼符的场景。从相貌看,壁画中的内侍为宫中的宦官,两脚张开右臂屈起,手持一鱼形物,其下系有一枚钥匙。据史料记载,唐代太子东宫有宫门局,设“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掌管宫门钥匙之事。”由此可以推断,这名手拿鱼符钥匙的宦官应当是宫门局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