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 小外甥已经去了三次敦煌。西北的粗粝和隐匿的美对12岁男孩有着奇妙的吸引力。我才第一次去。成年人对久负盛名叠加火爆容易产生犹疑。
敦煌那被风沙磨砺过的历史痕迹,多少曾经或现在,统统在那儿。能看到什么,看到多少,在于被展现的,也在于自己的眼睛。
参观须跟随景区导游,一个小时。十一月初不再算淡季了,门票是旺季票,上午仍需排一会儿队。同队大约十几二十个人,参观时偶尔能插入一两个提问。每个导游带着一大串钥匙,进窟开锁,出门锁上。窟内不允许拍照,除了导游的手电没有照明。导游的手电很亮。
一个小时结束后,我们把所有可以走的通道走了一遍,把所有关着的门看了一遍,把墙上所有的二维码扫了一遍,一边看小程序介绍,一边想象墙里面黑暗中的盛景。
外墙上残留的画可以拍照。经年日晒风侵,仍然很美。那些氧化的颜料,已固定了色彩,专家知道它们最初的模样,我们对眼前的呈现赞叹不已。
敦煌没有坚硬的岩石,雕塑大多木骨泥塑(榆林窟的讲解纠正了我的木胎泥塑),不同于云冈龙门那种敦实感,似乎更柔和灵动。敦煌更多壁画,繁密细致,远多于云冈龙门。可惜每个窟只能待几分钟,不够看。
我们的导游说,山崖下的大泉河是被改道过了,原先贴近洞窟,有发洪风险。
甘肃莫高窟敦煌
微博同城
此微博“添加位置”能帮更多
酒泉同城小伙伴发现本地新鲜事和宝藏打卡地。 发布支持添加异地位置(发布后编辑也可以),如何操作请查看>>
网页链接
敦煌文创
遇见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