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创新药公司热度尤其高...

发布时间 :2023-12-14 05:52:52
最近,创新药公司热度尤其高,此起彼伏的创新药成果被公布出来:商业化阶段,京新药业用于治疗失眠的全球首款创新药上市、百奥泰的一款单抗药物在美国获批上市;临床试验阶段,迈威生物国内首款Nectin-4 ADC启动III期临床;一品红参股公司用于治疗痛风的创新药全球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还有授权方面,百利天恒I期双抗ADC药物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首付款就达到了8亿美元。虽然在有关消息出来之前这些公司股价已经涨了不少,但如果从业绩释放角度来说,它们仍有潜力,也就是说创新药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1、那么,如何寻找有潜力的创新药公司?首先便提到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是研究医药公司尤其需要看重的一点,除了那些需要经营牌照、有保密配方的医药公司,研发费用既是公司护城河,也是未来潜力预期的重要参考。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对科创创新药公司进行了统计,以2021年研发费用为统计口径,一共21家公司。它们的研发费用虽然参差不齐,但研发费用较高、同时估值不算高的企业,近一年来确实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说迈威生物、百奥泰、三生国健、百利天恒、艾力斯等,平均涨幅不止于翻倍。(科创板创新药公司统计)那么当前再统计一下2022年研发费用,其实主要还是上图那些公司,可以再加上估值考量:以迈威生物为对比标准,“研发费用/市值”更高,或者是“市销率(市值/营业收入)”更低。截至目前,用迈威生物2022年研发费用比市值为5.56%,而比其更高的公司只剩下了2个:舒泰神、前沿生物;也就是下图左列3家公司,它们的研发费用都在2亿元以上,市值却都不算高。除此之外,市销率对创新药公司来说也是一种相对估值方法(有业绩的话也能用PE),市销率越低、估值越低,和研发费用估值方式正好相反。上图右列便是用“市销率<2.5”选出来的公司(且市值在百亿以下),一共10家,也就是说它们的市值较低而销售收入却不低。2、那么,为何选出罗欣药业(002793)?不得不说,单看研发费用及估值并不足以让我们选出来能长期持有的公司,对于创新药公司来说管线分析也非常重要。罗欣药业首个创新药已上市,定位消化领域、具备大单品潜力。2022年4月,罗欣药业首款1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上市,其是国内首款自研P-CAB产品,为新一代抑酸药物,但这款药2022年仅获批一项适应症“反流性食管炎”,并在今年年初进入医保,所以尚没有爆量;一直到2023年11月份,替戈拉生片第二项适应症“十二指肠溃疡”获批上市,并且第三项适应症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因此,此款药物预计仍有着不错的市场潜力,其所面临的消化治疗市场约有400亿元,其中一代抑酸药物PPI(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年销售额曾超过35亿元(丽珠集团旗下);相比PPI药物,P-CAB药物有着更好的治疗优势,替戈拉生片便有望依赖国产领先优势,获得不错的销售额。有券商预计,替戈拉生片的年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0亿-30亿元,不过后期肯定需要持续跟踪,如果替戈拉生注射剂研发顺利也将为销售额提升形成助力。话说回来,在这款药上市的时候,罗欣药业曾一度冲击五连板,但随后股价支撑不够,既和药品预期有关,也和公司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相关。罗欣药业的业务收入主要分为两块,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而营业收入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仿制药和商业规模都不小,因此最近几年公司便受到集采、外部环境挑战,除此之外2023年剥离医药商业业务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截至2023年三季度,罗欣药业营收降到了18.27亿元,其中医药制药业务预计占到了近90%,不过仍然是亏损的;所以扭亏为盈是罗欣药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据悉,2023年公司又参与了第八批、第九批集采,共涉及四款产品,其中三款在集采前营收约2-3个亿,一款产品则是刚上市便集采了,所以预计当下集采已不会对企业造成大的影响;另外回到研发投入情况来说,除了前面提到的替戈拉生片,公司还有其它新药预期,包括正在临床III期的普卡那肽片,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以及后期诸多抗肿瘤药物在研。(截至2023年半年报罗欣药业研发)那么总结一下。对于罗欣药业来说,它主要占了估值相对较低(市值60亿元,市销率2.5)、同时预期有望反转的逻辑,公司当前毛利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稳定,而受集采影响在逐步消退、后期还有包括创新药在内的新药放量预期,便有望扭亏为盈,今年四季度业绩将尤为关键。以上仅作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热门评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