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于功德或福德之相,自有收获!
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做了善事就一定有善报吗?这个回报就一定是功德吗?做了很多善事,就一定功德无量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什么是做善事?很多人对于做善事的理解有所偏颇,认为只有布施或者发心修行才是善事,不然,其实善事随处可做,帮助他人指路是善事,科学投喂流浪动物也是善事,甚至转发劝人行善的微信推文也是善事,可见日常随处可做善事,不仅动作发生之后才叫行善,起善心和善念也是行善,也是做善事。
那么做了善事,得到的回报一定是功德吗?很多人做善事,就是为了功德,为了功德而去布施,为了功德而去修金身建寺庙,认为这样就会功德无量,其实不然。
《五灯会元》载有,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可见若是认为自己具有无量的功德,为了功德而去做善事,并无功德。
那没有功德?做了善事难道没有回报吗?不然,为了功德而做善事可能无法获得功德,但可以获得福德。
《六坛祖经》载有:“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可见梁武帝因有所求心而做善事,并非可以获得无上功德,但却可以获得福德。
那么福德是什么呢?福德和功德有什么区别吗?福德的核心特征是向外求,寻求外在的依靠,总是有所乞求,总是以“我”为中心,时刻关注“我”有哪些好运气。而功德不同。功德总是向内求,其在意的是自己的心,在“心识自性”上下功夫,见自本心、识自本性,在遇到困境时,能够自我忏悔和反省,并勤于精进,修戒、定、慧三学,不断在自身实践“闻、思、修”。
可见功德和福德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心,有所求之心,做善事获得的就是福德,用无所求、无所得之心去做善事,就会获得功德。
尽管目前我们无法立刻达到无所求、无所得的心境,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慢慢放下自己各种贪求的欲念,学会将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并在不断地修行之中,学会放下自己,将善事化为日常所行,只要能做到无所执着地去行善,那每做一件善事,都具有无量功德。
我的生活禅 佛法看世间 宝藏寺院云打卡 佛教 厦门·南普陀寺
黄弋石弋石戈诗人
善心善念,也是善事。
极简-量变
南无阿弥陀佛🙏🙏🙏
末蓝99
🙏🙏🙏
挥辉晖
🙏
充满爱与智慧呀
🙏🙏🙏
滇云8157
🙏🙏🙏
王晓明61546
感恩菩萨一直护佑🙏🙏🙏。求菩萨加持保佑儿子结石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好[合十]我扩切愈后良好,肿瘤永不复发。左膝不再疼痛,早日恢复;爸爸肾功,血尿酸,血糖正常,脑部血管无堵塞,关节,身体无疼痛;老公肺结节缩小消失;默宝肉瘤缩小消失。[合十][合十][合十]忏悔,消孽,祈福🙏🙏🙏
北方予蓝
🙏🙏🙏
强哥微言
🙏🙏🙏
枕听空寂
法幢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