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罗云熙:痛苦与荣耀

发布时间 :2020-10-16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2020年10月 电子刊

撰稿 蜜三刀

 

电竞和演艺,都是“痛苦”和“荣耀”交织的职业。“痛苦”是以青春做赌注,成功伴随巨大的戏剧性,“荣耀”是被聚光灯照耀,留名于人们的记忆中。

相对于解释,罗云熙更希望用行动证明:赢,不得意忘形,输,坦然接受结果。不沉溺痛苦,不贪恋荣耀,全心享受过程——“如果重来,依然会选择这种滚烫的人生。”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罗云熙的态度。

 

芭蕾舞者、电竞玩家、以艺人身份出道,他的热爱,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罗云熙身上,可以看到性格和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舞者的高强度自律,电竞玩家的坚韧不拔,演员的绝对沉浸,在一个闭环世界里自成一体。专注,是他与生俱来的直觉。

 

即使是“玩”,也要“玩”出门道:耳机,他要钻研成发烧友;音乐游戏,他玩到自己独立编曲;热爱电竞,不遗余力地参与综艺、推广。

 

聊到电竞,他语速极快,五官飞舞,大有倾囊相授的架势。

 

当转换到别的话题,他“嗯?”一声后,瞪大眼睛:这个问题,他可能真的没想过。例如,被问及“做演员会不会担心出戏困难”,他停顿了一下,讶异地反问:“沉浸难道不是演员最基础的要求吗?为什么要先想着保护自己免于受伤呢?”

 

“这次的拍摄和我以往的风格区别很大,我特别有创作欲望,在这些布景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罗云熙将杂志拍摄理解成一场舞台表演,这样他能更快地投入,中国风、赛博朋克、游戏世界,变幻的光影空间和他身上的装束融为一体。

 

偶尔会闪过一丝错位感。

 

清秀的外表,搭配极富领导力的性格——他不喜欢自己失控。

 

银幕上光鲜亮丽,私下却是简单随性的样子,不拍戏的时候,他是大多数时候很宅,游戏、耳机、旅行、录歌,你好奇他的一天是不是有48小时,其实只是因为——自我,于他并不是坏事。他只在乎他想在乎的,把生活的不同面切割得很清楚。

 

“如果没有做演员,我一定要成为电竞青训生。”这句话,他说,你也不会感到意外。有这份专注,无论做什么,他应该都能有所成就。

 

痛苦 与 荣耀

 

“这个时候就是要操作的!”——采访从电竞纪录片聊起。

 

UZI,《英雄联盟》玩家心目中神坛之巅的选手,年少成名,16岁挺进S3全球总决赛,23岁因伤退役,在役期间从未获得S系列赛的冠军荣誉,他的退役因此更添悲情意味。“但你要说他的人生是遗憾的,我不认可。他被所有的玩家膜拜致敬,我觉得这比他获得一个冠军,更值得纪念和欢呼。”罗云熙说。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去操作,你可能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你去拼搏了,这一瞬间就有可能被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经典。”UZI的话,对罗云熙起到了感召作用。电竞和演艺,都是“痛苦”和“荣耀”交织的职业。“痛苦”是以青春做赌注,成功伴随巨大的戏剧性,“荣耀”是被聚光灯照耀,留名于人们的记忆中中。

 

近两年,罗云熙的工作强度毋庸赘述。横店最热的季节,古装戏一驻扎就是小半年,因为有舞蹈功底,他的动作戏能自己完成的尽量都是自己完成。提到工作强度和风险,他总用“演员的本分”带过,他不愿意渲染“痛苦”,更愿意强调“坚持”。

 

“不管是电竞行业,还是我自己的行业,都是如此。没有谁是可以一步登天的,所有的成功与荣誉,背后都是有艰辛和汗水。所以我觉得,单纯去讨论努力,没有意义,因为哪怕当事人足够努力,有的时候,付出可能就是没有回报的。”还是以UZI举例,之所以成为行业大神,是因为战斗到最后一秒而被尊重,罗云熙认可的是这种人生——凡事做到极致,燃烧一回。

 

“其实你们可能看不出来,我虽然瘦,但很能扛,随便找一个比我强壮的,不一定能熬过我五个月的工作量。”言下之意,他饰演的“破碎感”“注定悲剧”的角色,不是生活中的他——他绝对不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人,难过的时候,深呼吸,打两盘游戏就行,他不希望自己在负面情绪中沉溺太久。

 

只有一种“痛苦”可以被言说,那就是表演本身,观众看到“荣耀”的一面,他则享受美学意义上的“痛苦”——“做演员,体验一种极致,撕裂自己,享受被掏空。”

 

影视表演的“极致”,跟舞台表演中用肢体放大情绪,某种程度上殊途同归:“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有这样极致的人生体验,那么在角色中有这种体验,你就尽情地去享受。虽然它很痛,但是我把这种痛当作享受,记住这种痛,下一次有同样痛感的戏需要演绎,我能回忆起此刻的情绪。”面对表演,他不设防:“演员就是这样,没办法,必须得去掏空自己。自己都感染不了自己,怎么去感染观众。也许随着表演经验的增加,可以使用更多技巧,减少一些对自己的伤害,但是,我不行,我还是希望把所有的东西做到极致。”

理性 与 感性

 

“你偏感性还是偏理性?”问题意外开启了罗云熙的表达欲。他盯着化妆镜里的自己,“嗯——”了半晌,对剖析自己很有兴趣:“希望能做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吧。”

 

“最近意识到,合格的演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准的技术技巧,是缺一不可的。艺术创作需要感性,释放想象力。但直戳观众的内心,又需要理性分析。”罗云熙说。

 

“最早的阶段,我只是在读剧本,把剧本上写的台词一字不差地念出来,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对手在说什么,也根本意识不到我在演什么,那种状态完全是僵硬的。”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影视演员,罗云熙的所有表演经验,都来源于拍摄现场一点一滴的积累。

 

2018年热播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润玉”一角,是罗云熙表演上的分水岭,第一次获得大规模的讨论和认可。“如果说润玉是完全沉浸式的表演,那么现在的我在努力尝试,沉浸的前提下进行信息接收和反馈,在角色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艺术加工。”从《半是蜜糖半是伤》开始,罗云熙察觉到自己即兴表演的主观能动性在增强。

 

“我慢慢意识到,演员演戏,一定不是死背剧本,一定要有临场的即兴反馈,当下真实的东西才最有感染力。比如说我们聊天,突然因为你的某句话,令我有所感悟,那么当下我接收到的信息,我就会反馈回去,给予你同样的刺激。”罗云熙做了一个类比。

 

《半是蜜糖半是伤》的剧情非常生活化,袁帅(罗云熙饰)和江君(白鹿饰)日常相处的模式是“欢喜冤家”。有一场戏,袁帅要去出差,江君心里不想他走,又不好意思开口。袁帅心知肚明,故意掏出早就买好的另一张机票,“哼哼”笑着递到江君眼皮底下。那一瞬间心里涌起得意的情绪,罗云熙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仰天大笑.jpg”的表情包,于是,他就“哈哈哈哈”一字一顿地笑了出来,特别有感染力,江君看到,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在刚杀青的剧中,罗云熙饰演的角色,剧本里描写他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罗云熙看来,这不代表角色没有内心波动,恰恰相反,角色的内心情感非常丰富,他有他的欢喜、失落、愤怒、隐忍。“例如,徒弟在捣乱,他是真的没有感触吗,他可能立马就回敬一个白眼。如果我真的把角色演成一块木头、一个面瘫,是不对的。这个‘度’不好把握,需要真正理解这个角色,用细节让观众察觉他的内心变化。”罗云熙说。

 

以往的表演,都是罗云熙“深挖”角色,通过密密麻麻的分析笔记,逐字逐句清晰地描述自己应该如何诠释。这部剧中更多是放弃预设,主动观察其他角色。“故事的情感烈度非常大,角色本身已经是‘高开’,如何去诠释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角色,我觉得还是要感受身边其他角色带给我的情感,把自己真实的东西反馈出来。”罗云熙说,“真正融入到角色中,把对手当成剧本中的那个人,看见他此时此刻的反应,开心或难过,就会有相应的即兴反应,浑然天成。”

 

刚刚杀青的新剧是一场体力的挑战。动作戏是巨大的难点,甚至有时,动作戏掺杂着文戏,复杂程度让人惊叹。恢弘的世界观,庞大的剧情容量,在5个月的时间内被压缩到了极限,不只是演员,各个部门的工种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付出了最大化的劳动。罗云熙说:“所幸,都是值得的,我们都深爱这个项目,希望把它做到最好。”

 

感性的一面露出端倪,是刚刚过去的剧组杀青宴。开始是宾客尽欢,忙于告别、游戏与合影,忽然,大屏幕开始播出5个月来工作人员相处的点滴,罗云熙的情绪突然有一丝波动——平日里,他绝对不是一个爱哭的人。

 

“我觉得,每个角色都像是一场梦,虽然已经杀青,但是我今天在另一个城市醒来,突然会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拍戏的时候,我的服饰、我的头套,都已经和我融为一体,这也许就是告别的失落感。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角色留下的、教会我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罗云熙说。

 

输 与 赢

 

只要是比赛,就有输赢。

 

“狮子座,一定是不服输的,谁会喜欢输?”

 

罗云熙说,自己这几年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看淡失败。

 

曾经也有好胜心作祟,“输一场我不接受,下一场必须赢回来,然后,操作越来越扭曲,最终连败到底”的情况发生,电脑一关,键盘一摔,心态崩溃。

 

生活中也是。“我有过不太顺利的时候,现在想来是上天安排我的必经阶段。”完全隔绝与社会的接触,莫名其妙感到恐惧,失去思考能力。“我没有想要走出来,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接受命运。”度过低潮期,某种程度上也是依靠游戏。“玩一局游戏,总得和队友沟通吧,可能从失败,到调整心态,再到和队友沟通,直到最终迎接某一局的胜利,你会发现其实人生也是这样。”罗云熙说。

 

输赢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职业选手只有认识到过程比结果重要,才有可能攀登巅峰。

 

“如果因为处于逆境就随波逐流,你的人生很可能也就止步于此;如果能消化失败,也许这一个瞬间会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成功的第一步。”罗云熙说。

 

“你要去品尝失败,吞咽所有不舒服的感觉。”

 

常用的游戏术语,“复盘”——每一场比赛,需要总结;每一次人生的中场休息,也需要放慢脚步,想一想。演艺行业的幕前工作,同样绕不开“输赢”,红与不红,流量与人气,奖项与代言……在罗云熙看来,只要敢于拒绝,便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

 

出道10年,年龄的增长自然让他对世界的认知更深刻,但那只是在了解运转规则的前提下,更聪明地对待世界。罗云熙说,他的初心一直没变,那就是“保持乐观,寻找快乐”。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点滴小事,都能让人感到快乐,如何让快乐成为知足,哪怕想去追逐和拼搏更好的东西,也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在没有得到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宽慰自己。

 

初见罗云熙,素颜、黑T恤、黑咖啡,清淡的气质给人一种隐约的距离感。聊起天,预设被打破,富有感染力的性格,不会让场子冷下一秒钟。再往深处探寻,距离感又浮出水面,性格底色里的鲜明、韧性、清晰昭示着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

 

“我对待世界的态度,不会说我得不到,就非常暴躁、非常难受。也不会因为得到,就彻底肆无忌惮。人生要不断调整心态,在变化中游刃有余,看透它的同时保持初心,不要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不要看不起身边每一个人,我相信真诚会彼此回馈,这就是我的成长。”罗云熙最后总结。

 

“克服困难比一帆风顺更有幸福感”

 

Q:《英雄联盟》对你的启蒙意义是什么?

A:我应该算是国内第一批《英雄联盟》玩家之一,一款游戏玩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玩,而是有一种凝聚力在里面。从S1开始看线上比赛,到S7鸟巢、S8首尔的线下支持,站在人群中跟着玩家们一起欢呼,电子竞技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激情、非常鼓舞人心的事业。作为一个游戏粉丝,能够见证那么精彩的比赛瞬间,就像一个球迷看一场球赛直播一样振奋。我平时也会用手机看电竞直播,看到某个瞬间的精彩操作,或者某个节点的局势逆转,我都会激动地呐喊出声,可能会把身边的人吓一跳(笑),不自觉地就会迸发这种激情。

 

Q:2020年是你出道10年的节点,也恰好是S赛第10年的节点,你曾说过,这个游戏对你而言,有特殊的陪伴意义,其实换一个角度,你也见证了它的一路辉煌,能否分享一些印象深刻的,二者相互串联的记忆?

A这种见证和陪伴是真实存在的。最初,我把玩这款游戏作为释放压力的途径,缓解自身在工作上遇到的某一些困难和不顺利。后来,当我真正去关注它,无论是比赛模式,还是选手的经历,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鼓励了我。比如,某些选手,他们经历了低谷;某些队伍,他们经历了失败;某些场次的比赛,从前期的劣势到后期的翻盘。“不放弃”的电竞精神,绝不是空口而谈。对于我自己的工作也是一样,当我真正克服了某种困难,幸福感会比一帆风顺来得强烈得多。

Q:打游戏时喜欢打什么位置?本命英雄是什么?这种喜好跟你的性格有关吗?

A:有关的,我自己不管玩什么游戏都喜欢远程输出职业,我觉得自己的形象和肉坦克好像有点区别(笑)。我在《英雄联盟》最早玩的位置是中单,第一个英雄是国服三大免费英雄,流浪法师瑞兹,远程的法系英雄;后来玩崔丝塔娜比较多,远程的射手英雄。喜欢玩射手的都有一颗carry的心,享受那种carry比赛的成就感。但是,这种英雄本身又是一个脆皮,怎样寻找自己的输出位置,在队友激活你的同时把自己的伤害最大化,是一门学问,我喜欢研究这些。

 

Q:你的形象一直特别受二次元的喜爱,你自己是一个二次元的人吗?

A:说实话,我自己对二次元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可能我曾经的一些古装扮相、游戏代言的形象……让大家联想到某些二次元的元素,大家觉得我比较合适,那就合适。我的性格,做什么事一定会把它做好、做像、做极致。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脑海中会有一个想象的形象,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对的、错的,首先要把自己的想象,通过外在的形象表达出来。可能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让大家联想到了他们心中的二次元,我觉得这是一件挺好的事。我不会抵触,我觉得对所有东西都要包容。而且,这件事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看到了我,画出了二次元形象,我也通过他们所画出的二次元形象,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可能性。

 

Q:接下来特别想挑战的角色类型是什么?

A:官方地说,只要剧本逻辑通顺,人物有可以发掘的部分,他的人生是我所喜欢的,哪怕有瑕疵,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他发光发亮,我都愿意去尝试。但其实主观一点,我就是想演一个电竞题材的影视剧,演一个电竞高手,这是我的私心(笑)。​​​​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