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的第四张创作专辑《新世界 NEW WORLD》收录了:《斗牛》、《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疯人院》、《与火星的孩子对话》、《七重人格》、《神树》、《降临》、《新世界》8首新歌。
从歌曲的排序看,是一个很有趣的从小到大的视角转换。
华晨宇《新世界 NEW WORLD》封面
《斗牛》,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总则,核心在于视角的转换,从一个具象的描述视角,省视人性,到思考更为抽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规则等,点出大爱与宽宥的内核。
火星三部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疯人院》--《与火星的孩子对话》,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人的精神领域的崩坏--重建--新生的过程。
《七重人格》,是归零,也是一个过渡。演示了一个人,个体人格的完整锤炼与融合,同时从个人,阐发到更深层的,对于世界、时空、万物规律的思考。
而后半段,由此开启了《神树》--《降临》--《新世界》的宏观视角,描述世界的崩坏--重建--新生的过程,相对于个人“小宇宙”的“大宇宙”成住坏空的无限循环。
在这张创造实体销售奇迹的第四张专辑中,我们会看到超越时空的宏观世界的诞生,毁灭与重生。也同样看到一个微观世界——人的精神领域的诞生、毁灭与重生。
华晨宇说越是做音乐,越是感受到与天文、哲学等各种学科的联系,感受到人的渺小。当他把自己放得很小时,他能看到的视角就越大,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这些歌曲中,的确能清晰地感受到视角的转换和相对性,从“放大镜下的人在逃窜”,即一种微观的视角,俯视人性剥开细究,到后面,却越来越有种拿着望远镜仰望看宇宙,感觉个人之于万物的渺小。从一开始讲述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到个体无限放大后,如何淹没在“万人声响”,直至于个体视角的湮灭,然后焕然重塑自我。我与世界,同时重生了。
人在天地之间不过芥子尘埃,而佛家讲“纳须弥于芥子”。天地万物,不过宇宙的一芥子。而从微观视角看人性的幽微繁复,并不亚于天地万物的浩淼无限。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天与人的相对,宏观与微观的相对。华晨宇同样谱写出了非凡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