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随雪球调查团访问了传说中的Gay社交平台蓝城兄弟。这公司我一直有关注,有推荐,也有在上面亏钱(苦笑),但真正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闲话不说,上干货:
1、去掉收购的翻咔和LESDO,Q1的MAU大概730万左右,国内占一半,海外占一半,海外里面印度又占了一半。国内Blued这块MAU增长比较缓慢,每年10%左右(毕竟性质属于陌生交友,饭可以天天吃,P不能天天约),天花板比较明显。不过翻咔的增长比较高,用户偏向于年轻化,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MAU接近百万量级。
2、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Grindr,这个公司也很有意思,之前被A股昆仑万维收购,后来又迫于各种原因卖掉了。Grindr的用户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主要是依靠付费会员收入,在绝对规模上算是No1,不过和蓝城的用户重合度不算太高。另外国内有一些小的竞争对手,但基本上不构成威胁。
3、海外收入贡献比较低,大概10%的样子,以直播为主。目前韩国是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国家,反而印度收入贡献比较有限,只贡献了MAU。现阶段的海外用户构成如下图: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印尼,但从收入贡献的角度,未来主要发展的市场应该是韩国、日本、台湾、越南这些中高净值地区。
4、新来了一位台湾籍的首席战略官,目测投行出身,入职之后开始对海外业务做方向性的调整,相比之前更看重ROI。Q3开始会缩减在低价值市场(主要是印度)的推广投入,往高ROI的市场倾斜。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海外总的MAU降低,但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完全理解,阿三们又穷又爱挑刺,换了我也不陪他们耗)
5、公司国内业务其实是盈利的(直播+会员+健康),亏损主要来自于海外业务的推广费用。按照最新的业务调整方案,公司预估在2023年实现海外业务的整体盈利,如果能做到的话,那2023年应该会录得全年盈利(我猜的,不是官方说的)。
6、比较注重政府公关(可能跟创始人公安系统出身有关),主要是以预防艾滋病为切入点。门口墙上挂着创始人和李克强总理的合影,以及各种政府部门颁发的奖状,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也比较多,主要是以淡蓝公益的名义。个人理解,他们在国内主要是用公益的方式代替市场推广,所以国内基本上没有推广支出。
7、目前是双轮驱动战略,主营业务仍然是社交,同时大力发展男性健康品牌荷尔健康。这块目前的业务规模还不大,但属于重点发展方向。持有互联网医疗的牌照。荷尔健康最终的目标是走出男同健康服务的范畴,成为一个服务于全人群的男性健康专科机构,开玩笑说有点像线上的莆田男科医院。
8、目前大城市里男同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比例大概在10-20%之间(做Gay果然是个危险的爱好……),考虑到蓝城的用户群社交欲望更强,所以活跃用户中的感染比例恐怕也不会低。目前荷尔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HIV相关的药物销售,包括诊断试剂、预防+阻断类(预防感染,大概占60%)和治疗类。因为服用此类药物需要配合比较多的医疗咨询支持,公立医疗机构这方面的服务比较有限,所以目前这是一块比较明确的需求。不过这类特殊药品的毛利并不算高,目前的优势主要是获客成本为零。
9、HIV阻断药的想象空间还是挺高的(见下图),按照500万月活,5%的终局渗透率计算,目前每月的费用在350块钱,仅这一项一年的销售额可以做到10亿的量级,说白了这是赚“恐艾”的钱。事后阻断药物的客单价更高,在3000块钱左右,但需求相对不持续。
10、其他业务方面,拉拉社交产品LESDO的数据表现一般,应该不会重点推广。正在筹划基于翻咔做男同版的小红书(消费推荐什么的),目前还没上线。另外内部孵化了一款语音社交的产品叫做爆音,据说数据不错,不过规模尚小。
基本看法:
说实话,用户规模的天花板没有我想象得高,未来理想情况下也只能算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不过基本盘很稳,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形成威胁的竞争对手。如果2023年能顺利达成全年盈利的话,目前2亿美金的市值还是存在明显低估的。
至于荷尔健康,现阶段更像一张远期的CALL,能成功的话,价值巨大,毕竟男科医院的市场……你懂的。但到底能不能从专注于服务男同性恋尤其是HIV患者的专门机构,转型成为综合性男科医疗机构,这个我还是有比较大的疑问,主要是两点:第一,主流病患会不会接受一个之前主要为男同和HIV服务的医疗机构;第二,线上为主的低成本业务模型在这个领域到底能不能跑得通。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做不到那么完美,只靠卖HIV相关药物也能贡献不少利润了。
利益相关:首先我不是Gay,目前不持有蓝城兄弟,但有考虑在Q2财报发布后建仓。然后这篇帖子并没有收蓝城或者雪球的钱,所以公关公司的各位亲就别私信我谈“业务”了,毕竟大家时间都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