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打造国家级盆底医学健康培训基地

发布时间 :2021-08-27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奋斗宣言:勇担社会责任 成为患者心中“最温暖的一盏灯”



近年来,大众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已经开始改变和加强,尤其是女性群体,以前许多难以启齿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通过预防和保健都有了改善。高质量地解决逐渐增大的女性健康需求,日益渐增成为摆在大部分医院面前的问题。


作为成华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六医院”)率先在2015年成立盆底康复中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全省公立医院中产后康复项目最全面、最专业的盆底康复团队之一,2020年12月荣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牌的“全国盆底分级诊疗项目暨盆底康复医学健康培训基地”。



技术革新:

五年的奋斗,打造出国家级盆底医学健康培训基地


市六医院盆底康复中心的诞生,源自6年前,当时市妇产科的发展遇到瓶颈。作为科室“领头羊”,何雯主任开始思考,究竟应该如何突破瓶颈,继续推动科室快速发展?


一开始,何雯主任召集科室的所有成员,将门诊3000多份病历进行整理分析,“妇产科的病人很多需要基础疾病的治疗,其中盆底康复占很大一部分,但本地大部分医院的盆底康复在当时才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做得好的甚少。”于是,何雯主任前往全国各大知名医院考察,经过多次分析和考察后,她向院领导交了一份郑重的申请:创立盆底康复中心。


盆底康复虽属妇产科领域,但有独特的技术特点,从零开始做绝非易事。在何雯主任看来,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自身的技术必须过硬。“刚起步时很难,设备少,人员不专业,我争取各种机会把人派出去学习。”何雯主任说,科室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大家都用空闲时间学新技术,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此外,何雯主任鼓励大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亚专业深入研究,势必将每个人培养成领域专家。又根据病人的需求,将盆底康复中心的项目进行细化,通过个性化的诊疗康复方案来服务于广大女性,这种“个性化”服务很受女性欢迎。


图片图片


如今,盆底康复中心已扩大至多间治疗室、8台机器、5大治疗项目。越来越多的医生护士到此进修,一个“国家级盆底医学健康培训基地”就此诞生。随着技术的加强,整个科室的疑难重症疾病处理能力也在逐渐提升。2017-2019年何雯主任率领团队连续荣获成都市妇幼健康技能大赛产科出血抢救组二等奖,2018年科室被授予“成都市危重症产妇救治中心”,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全面承担了成华区疑似新冠肺炎孕产妇救治工作。



服务升级:

以病人为中心 盆底康复走进居民家中


几天前,一名80多岁的婆婆由于子宫脱垂,急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但其行动不便,根本无法下床,何雯主任得知后,一下班就立马亲自带领着团队成员和仪器去婆婆家帮她治疗。这是何雯主任上任后启动的一项新举措——家庭延伸服务,将服务做进病人家里,有求必应。


图片图片


据了解,市六医院是四川省公立医院中第一家开展此项服务的医院,也是第一家将盆底康复带进病人家中的医院,只需要一通电话,就能预约医生上门进行子宫复位。何雯主任认为,病人不仅希望在院内得到优质服务,更希望在院外也能得到专业的帮助。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回报,以前留不住的病人,现在自己找上门来,门诊量在6年间翻了好几倍。而此项家庭延伸服务,更是荣获2019年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特别竞技赛全国卓越案例20强、四川省医疗行业年度创新奖。



继续前行:

发展学科特色,强化医疗服务,做好区域健康守护者


几年时间,市六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迈着大步伐前进,通过精湛的技术,温馨优质的服务,满意的康复效果,赢得了广大女性朋友及家属的好评,而它所在的妇产科也一跃变成外科系统里连续三年的第一。当被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突破时,何雯主任直言,“这一切离不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同事不遗余力的奋斗”。


纵观盆底康复中心的发展和妇产科的升级,其实就是整个市六医院的奋斗群像。正是因为有了如何雯一样的奋斗者,市六医院才能在70年间打造出了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等知名科室,并创立了市级医院里数一数二的全科中心和眼科中心。


谈及医院未来规划,市六医院党委书记刘勇表示,将继续勇担社会责任,积极落实与中通公司的合作,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结对共建促进老年友善服务提升,方便老年患者就医,再次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解人之痛,暖人之心。同时,差异化发展一院三区的学科特色,通过围绕抓学科建设,提升内涵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专科特色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成为患者心中“最温暖的一盏灯”。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