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禅理君
编辑:禅理君
农历七月廿四,是龙树菩萨诞辰。龙树菩萨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的祖师。
龙树菩萨在中国,或许没有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那么家喻户晓,但龙树菩萨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渊源。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菩萨,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后的公元4世纪左右。龙树菩萨的母亲在树下生他,而且他的成道与龙族有关,所以号为龙树。
龙树菩萨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开创性地发展出了“中观”学说,并且广造大乘经典注释,推动大乘佛法发展,是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他一生造论极多(藏文著作有一百一十八种之多),被称为“千部论师”。
龙树菩萨因对佛法经论的无上功德,被称为“佛陀第二”。而他的学说由译经高僧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大乘佛法因而得以弘扬、光大,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
公元3、4世纪,龙树菩萨的佛学思想至中国,便迅速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此后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都把龙树菩萨视作祖师。奉为“八宗共祖”。
而其代表作《中论》所阐发“缘起性空”的中观学说,对禅宗和近代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龙树菩萨从小天资聪颖。年轻时,与三名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于是潜入王宫,戏犯宫人,耽于情欲以为乐。事件不久爆发,好友死于乱刀之下,龙树幸免于难,逃出王宫,反思此前经历,恍然醒悟,这才明白佛陀所说,贪欲正是痛苦之本、众祸之根,大凡败德丧身之事都因欲望而起,于是下定决心皈依佛门。
龙树来到一座山上,这座山上有座佛塔,龙树就向其中一位沙门虔诚磕头,请求出家受戒。龙树在佛塔中待了九十多天,读完三藏经论,心里仍不满足,但是当时再无其他经论。于是龙树辞别师父下山,又寻访到北天竺雪山深远处一座佛塔,塔中有一位老比丘,精通大乘经典,龙树用心研读、请益。三个月后,龙树背熟经典,并且通达经义,仍感到不满足,于是周游各地,想要寻获其他经典。
然而龙树寻遍了阎浮提,也找不到任何经典。周游途中,龙树也遇到诸外道及小乘佛学者,这些人都辩不过他,全部被他折服。龙树逐渐产生骄傲之念,认为佛法虽然较诸外道高明深奥,但也不难穷尽,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于是,龙树萌生非分之想,想要别出心裁,另立一教,自为教主,广收徒弟,宣扬自家学说,并要自立新戒,创新法衣,择定吉日为弟子等行之。
这时候有一位大龙菩萨,看见龙树如此行径,知道他已走入歧途,于心不忍,特地来找龙树,并对他说:“年轻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见,你的智慧再高,能超过佛陀吗?你跟我去一个地方,让你看看大乘经典,你再下结论吧!”大龙菩萨将龙树领进了龙宫,打开一个个玉石制造的宝库,里面藏着无量无数大乘经典,宝库发出阵阵幽香,这些大乘经典,不仅卷帙繁多,而且深奥无比。大龙菩萨对龙树说:“年轻人啊,这下够你诵读了吧?”龙树震撼不已,于是留在龙宫,尽情诵读大乘经典。
龙树非常满足,龙宫所藏大乘经典,比阎浮提现存经典要多出无数倍,义理更加精妙深奥。龙树如饥似渴,昼夜阅读,遇到不明之处就向大龙菩萨请教,视野顿时开阔,心境早已改变,读得越多就越谦逊。
这样不分昼夜,经过九十多天,龙树已经读完无量精妙经典。大龙菩萨过来问道:“这里所藏经典,你都看完了吗?”龙树谦逊地回答说:“此处所藏经典,实在无量无数,我一辈子都读不完。我挑选适合自己持诵之经典,这段时间已通读者,就已超过南阎浮提现存经典十倍以上。"大龙菩萨正容说道:”像我宫中这些经典,世间各地还有很多宝库,都与此处藏经相当,宝库之数,不可胜数。"龙树此时早已明白,佛经浩如烟海,佛法博大精深,没有任何外道可以超越,就算尽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所有佛经。
龙树在龙宫中悉心诵读经典,获得极高成就,具足无生二忍具足。大龙菩萨看到龙树成就可嘉,将龙树送出龙宫回到南天竺。自那以后,龙树菩萨大力弘扬佛法,广明大乘正法。
《龙树菩萨传》中记载:“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意思是,他的母亲在树下生他,因名周那即树的意思;他的成道与龙族有关,所以号为龙树。
龙树菩萨的头上有很多蛇环绕,这不是七条蛇而是一条蛇有七头,象征着龙。
佛法隐没时,龙宫即为护持、秘藏佛典的地方,龙树菩萨由于获大龙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藏,授与诸方等深奥经典方证得无生法忍。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创始先导。
他在佛陀灭后七百年,对佛陀的教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并且创立了中观学,非常准确地阐发了佛陀的缘起思想,沿着龙树菩萨的中观般若思想,大乘佛教建立了起来。
因而被称为“佛陀第二”;他论著极为丰富,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被誉为“千部论师”;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介绍到中国后产生空前影响,被后来的中国大乘八宗奉为“八宗共祖”。
大乘佛教认为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然而,龙树菩萨年轻时,因自负多智,而破僧团和合,毁坏正法戒,令弟子皆着黄袍,以示所带领之僧团与众不同,又向国王夸耀自己已经圆满了佛果,这在鸠摩罗什著的龙树传里面都有清晰明确的记载,龙树菩萨开创了大乘佛教第一个僧团,为大乘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树菩萨因欲望和傲慢的因缘而悟道,给后人示现了洞察真相后的觉悟。菩萨天聪奇悟,尚且会陷入习气的漩涡,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们更应该时时警醒、常常觉照!念念不忘正知正见,处处不离闻思功夫!
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
龙树菩萨造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等译
所有一切众生类,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彼无边刹尘充满。
又一一尘为一刹,广大佛刹如尘等,
一一刹中正觉尊,如尘无量我普礼。
彼尘倍聚诸佛刹,刹中佛佛我称赞,
我常供养以一心,经如尘数广大劫。
顶礼诸佛及法众,我于三宝常归命,
我悉持以诸妙华,及众宝聚常普施。
若我已起一切罪,我今普尽而忏悔,
若我未生一切罪,我一切时常远离。
所有一切胜福事,我于一切常随喜,
此福回向于有情,及佛无上菩提果。
如佛正法中所说,愿力坚固复真实,
我常供养诸世尊,愿我最后得成佛。
愿我生生具深智,常如妙吉祥菩萨,
悲心息苦救世间,愿如观自在菩萨。
贤善爱眼视众生,愿与普贤尊无异,
慈意善观诸情品,愿我常如慈氏尊。
布施愿如虚空库,持戒愿如神通慧,
忍辱精进二度门,愿我悉如常精进。
定力能摄诸散乱,愿我得如金刚手,
善说十地诸法门,说智愿如金刚藏。
于佛世尊善请问,愿我得如除盖障,
深心智慧具坚固,愿我常如坚固慧。
神通无碍善方便,愿我得如无垢称,
善护众生诸善根,勤勇愿如常勇猛。
善说波罗蜜等法,愿我得如无尽意,
具足无量妙音声,愿与妙音尊无异。
近善知识心无懈,愿我生生如善财,
虚空无喻法能宣,愿我得如虚空藏。
地能长养诸世间,普利愿如地藏尊,
息除贫苦利众生,愿与宝藏神无异。
语出无尽妙法宝,愿我得如昙无竭,
智慧坚利复常勤,愿与常啼尊无异。
此等最上诸佛子,最胜功德聚无边,
名称广大复无尽,愿我名称亦如是。
我此赞佛功德聚,最上胜善极广大,
普愿世间诸有情,住彼最胜功德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