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海中的魟鱼有一根螫针,比一切其他生物都要凶猛和危险得多。证明就是,如果你把它钉在一株高可参天、郁郁葱葱的树上,那么,这棵树就会立刻枯萎,毫无延迟,刻不容缓。而如果你用这根螫针刮到任何活物的话,它都会马上死掉。
【译注:魟鱼确实有可怕的毒刺,也有人因被蜇而死。比如说,著名的澳大利亚动物保护者、节目制作人,“鳄鱼先生”史蒂夫·厄文(Steve Irwin)就因为被短尾魟的毒刺刺中而不幸离世。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史蒂夫几乎是被直接刺中心脏,才宣告不治。埃里亚努斯的说法显然是夸张了。此外,魟鱼的毒刺其实是软骨质的,顶端藏有剧毒毒腺,把它从魟鱼的身上取下来的话,毒性即便不会消失,至少会大打折扣。“能立即杀死树木和任何动物”的观点是无稽之谈。】
魟鱼和刺的示意图
37. 鼩鼱只要能随遇而行,就能活得很好,大自然待它是优厚的,除非它遭到不幸,被其他动物给害死。但是,只要它掉进了车辙印中,它就会像是被困在无形的枷锁中一样,就此死去。被鼩鼱咬伤后的疗法是这样的。取一些车辙印中的沙土,把它撒在咬伤的地方,伤口立刻就会好。
【译注:鼩鼱并不是容易见到的动物,但它们一般以小动物为食,生性凶猛,很有攻击性。因此如果见到了,最好不要招惹。某些鼩鼱的唾液是有毒的,但毒性不强,可能会导致伤口肿胀、疼痛。最好用清水、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就医。路边的沙土本身就可能导致感染,用它处理伤口很危险——希望没有人真的尝试过埃里亚努斯的建议。】
一只普通鼩鼱(Sorex araneus)在吃蚯蚓, Sophie von Merten拍摄
38. 我还听说过另一个与埃及的朱鹭有关的故事。这种鸟是月亮的圣物。它孵蛋的天数永远与那位女神盈亏的周期相同,而且它从不离开埃及。这是因为埃及是所有国家中最为湿润的,而据说月亮也是所有行星中最湿润的。以它自己的意志,它是绝不会离开埃及的,如果有人抓到了它,强行把它带走,那么,它也是会抵抗侵犯它的人,让他劳心费力却一无所获——它会自己绝食而死,让它的捕获者徒劳无功。它行走的时候静若处子,而且从没有人见过它以比行走更快的速度移动。黑鹮不允许来自阿拉伯的有翼毒蛇越境进入埃及,它会奋起搏斗,保卫它所深爱的土地,而其他种类的朱鹭则对付顺着泛滥的尼罗河而下的毒蛇,把它们消灭。否则的话,埃及人民就会不可避免地因它们的到来而被杀死了。
【译注:圣鹮与毒蛇搏斗、保护埃及人民的事,希罗多德也记载过。他是这么说的:“……春天到来的时候,翼蛇就从阿拉伯半岛向埃及飞来,但是在这个峡谷的地方遇到一种叫作朱鹭的鸟,这种鸟不许它们去埃及,把它们全部杀死了。阿拉伯人说,埃及人是由于朱鹭鸟对他们所做的好事而对它非常崇敬,埃及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朱鹭鸟全身漆黑,两条腿类似于鹤的腿。鸟嘴深度弯曲,大小和秧鸡相当。这就是与翼蛇搏斗的那种黑色朱鹭鸟的外形。朱鹭鸟有两个明显有别的品种,比较常见的一种,头部和整个颈部是没有羽毛的;它们的羽毛是白色的,头、颈、翅膀尖和尾巴部分都是漆黑的;鸟的腿和嘴与另外一个品种的朱鹭无异。翼蛇的样子和水蛇一样。它的两翼上没有羽毛,很像蝙蝠的两翼。”(希罗多德《历史》第2卷第75、76节。此处的译文基本摘自徐松岩译本)
关于埃里亚努斯这一段中圣鹮“受命不迁”的说法,哪怕在古代果真如此,如今也早已世殊事异了。圣鹮受到埃及人的崇拜,神庙中会饲养一些圣鹮。到了希腊罗马时代,动物崇拜被视为埃及的文化特色。很多人(包括本地人和游客)都希望能拥有动物木乃伊。而这也催生了饲养神圣动物,并用它们制作木乃伊的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在Tuna el-Gebel一地,就发现了超过一百万只圣鹮的遗骸,考虑到这个地方前后延续了700余年,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5000只圣鹮被埋葬于此。饲养和出口圣鹮的数字应该是远大于此了。
此后,在大约18世纪,圣鹮被带到了法国,从此成了欧洲动物园中很常见的动物。现在,圣鹮在埃及几乎不可见,但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比如欧洲,却形成了入侵。】
圣鹮木乃伊,出土于埃及的阿比多斯,大约 30 B.C.E.–100 C.E.,现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
39. 我听说,有一种鹰被称作“金鹰”,而其他人称它为“阿斯特里亚斯”(意思是“星鹰”)。这种动物很少见。亚里士多德说(注21),它会狩猎小鹿、野兔、鹤还有农场里的鹅。据信,它是最大的鹰;至少人们说它会用暴力攻击公牛,他们是这样描述它所用的方法的:公牛会低下头吃草,而金鹰就会落到它的脖子上,用尖喙发起一阵雨点般的攻击。于是公牛就会像被牛虻叮咬了一样发起狂来,撒开蹄子用最快的速度狂奔起来。只要是它脚下的土地还算好走,金鹰就会在旁边等待,一边在它头上盘旋一边观望。而一旦它看到公牛靠近了悬崖,它就会立刻把翅膀弯成弓形,蒙住公牛的眼睛。公牛无法看见前边有什么,就会直冲下去,随着恐怖的撞击摔死在地上。然后金鹰就会扑到它身上,剖开它的腹部,然后毫不费力地享用起它的猎物来,直到心满意足。但是,它是不会去碰其他生物杀死的猎物的:它更加欢喜于自己的劳动,而且一刻钟也不愿意容许其他生物来分享。之后,等它自己吃饱了,它就会在猎物的尸体上呼出一股秽物和最为难闻的气体,让这些剩下的部分不再适合任何其他动物食用。此外,鹰会把巢建在离彼此很远的地方,避免彼此因猎物而争斗(也避免互相伤害的根源)。
【译注:此处我把golden eagle(希腊语是χρυ_σ-άετος)翻译成了“金鹰”,这主要是为了和本书其他的地方吻合。此前我都是把eagle翻译为鹰的。这主要是为了照顾一直以来口语中的习惯,即把“鹰”作为各种猛禽,尤其是大型猛禽的统称,比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在通俗语境下往往也会被叫作“白头鹰”或干脆就叫“鹰”。而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golden eagle自然是会翻译成“金雕”,指代Aquila chrysaetos的。希望读者明察并谅解我的这一不得已。
至于金雕捕牛的说法,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但从金雕猎捕山羊的手法来看,也许有一定可信度。金雕会突袭在悬崖边的猎物,在搏斗中抓住它、把它推下去,或让它失去平衡、自己摔下去。至于分享猎物,金雕就像几乎所有掠食动物一样,十分乐意分享别人的猎物,同时很不情愿别人来自己这里分一杯羹。它能吐出臭气的说法自然是无稽之谈,违背常识,没有反驳的必要。】
40.似乎鹰甚至对饲养它们的人都充满了感情;有见证说皮洛士的鹰在主人死后也绝食而死。还有一次,某位普通公民喂养的鹰扑到了主人的火葬堆上,自焚而死。有人说它的主人是女性,不是男性。鹰显然是守护孩子时最为警戒的动物。无论何时,只要它看到有人接近它们,就绝不会放他毫发无伤地离开,它会用翅膀去打他、用爪子去抓他;而如果它没有没有动用尖喙的话,这些惩罚还算是轻的呢。
【译注:实际上,猛禽最凶悍的武器是它们的爪子,这对利爪有很强的抓握能力。它们杀死猎物主要是靠爪子。
另外,古人(还有某些无知的现代人)似乎总会把饲养猛禽浪漫化。实际上,猛禽几乎不可能对人产生忠诚、依恋的情感。人类的饲养往往不得法,会让它们应激,在压力下绝食虚弱而死,遑论其他各种疾病。如今,私自饲养猛禽是非法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往往对野外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金雕的爪子与人手对比,出自World Bird Sanctu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