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大演讲时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图片来源自网络
第一次以美国总统身份登上联大演讲台的拜登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美国准备与任何国家合作,共同面对挑战。拜登在演讲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表示:“我们不是在寻求一场新的冷战,也不是在寻求一个分成泾渭分明集团的世界。”拜登的演讲回应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批评,后者说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冷战”,并敦促美国对另一个大国采取更温和的态度。
古特雷斯上周末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就中美关系发出警告称,中美关系需要立即修复“完全的功能失调”,否则两大国之间的问题有可能外溢到这个星球的其他地方。他呼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阻止比过去的冷战更加危险,更难以管控的“新冷战”。
外界担心中美上演“新冷战”的两个原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图片来源:法新社
为什么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担心中美之间会上演一场“新冷战”?笔者以为,起码有如下两个大的方面原因:
一是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的政策。
一般认为,美国将发动一场“新冷战”的标志性事件是特朗普时期的国务卿蓬佩奥,在2020年7月23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呼吁世界各国与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共产党的行为”。他的发言直接剑指中国共产党,被外界视作是开启新一场冷战的“新铁幕演讲”。蓬佩奥称,自由世界曾打败过强权,如今必须再次对抗强权中国。蓬佩奥演讲的地点选在加州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似乎意在表达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之旅,开启了中美交往的新一页。
2020年底的美国大选结果令特朗普政府下台,拜登代表民主党入主白宫。外界指望新的白宫团队会摒弃特朗普主义,回归多边主义,尤其是对华政策回归理性,以对话合作的态度共同探讨解决全球性问题,避免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可是,拜登一上台就将中国列为“第一战略竞争对手”,并以竞争、对抗及合作三种形态应对中国;而只有气候问题才被认为是三种形态中需要与中国合作的议题,其余问题均是竞争与对抗的范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今年5月26日更表示,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时代已经终结;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将运作在一套全新的战略考量之下,而竞争才是这一政策的核心规范。
二是拜登政府的外交行动似乎正走在“新冷战”的路上。
拜登上台后首访欧洲,与英国首相约翰逊见面,参加G7峰会、访问欧盟及与北约领导人会晤;从其交谈的内容到发表的联合声明或新闻公报,字里行间充斥着遏制、围堵、打压中国的理念。行动上,与特朗普时代一脉相承。
第一,在经贸领域,美国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不但没有取消,而且正准备针对中国企业的所谓“国家补贴”展开301条款的调查,调查结果可能导致美国对华施加新的关税。日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与新任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卓雅敏, 进行在线会议时同意, 两国将继续讨论解决中国和其他非市场经济体扭曲市场的行为。
第二,在人权领域,继续针对中国的新疆、香港问题说三道四。拜登此次联大演讲称必须指出并且谴责针对少数民族及宗教的压迫,第一个点名的就是“新疆”。
第三,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官员与台湾当局探讨将“驻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办事处”。并且,美军舰穿越台湾海峡次数更加频密。
第四,南海方面,白宫于7月底及8月份分别派出国防部长奥斯汀及副总统贺锦丽先后访问新加坡、越南及菲律宾等国,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派军舰频频闯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最新一次是,今年9月8日美海军“本福德号”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闯入美济礁12海里,第七舰队发表声明还辩称,美济礁属于“自然状态的低潮高地”,根据国际法,它无权拥有领海,云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美英澳结成新三角联盟“AUKUS”,并以美英的核技术出口到澳大利亚,首期装备澳大利亚八艘核动力潜艇。美国连同英国的这种双标及无底线操作,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不顾,简直到了众叛亲离、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地步。
东南亚及南海将更加不太平
在美英联合武装澳大利亚核潜艇中,因被撕毁供澳常规潜艇合同而最受伤的法国,其代表在联大会上指出,美国在亚太区越来越针对中国。
拜登奢谈不搞“新冷战”,国际社会姑且听之。然而,就印太区域而言,担心的不是“新冷战”的问题,而是在区内爆发“热战”的危险。因为美英澳新联盟其真正的箭靶是中国,可杀伤力会落到东盟、东南亚各国及南海的身上。
第一,东南亚国家普遍感受到核扩散的危险。白宫针对外界质疑,立即表态核潜艇技术转移只限于澳大利亚。尽管如此,临近的印度尼西亚第一时间“反弹”。当地时间9月17日,印尼外交部发言人费扎萨发表声明强调“印尼对该地区持续的军备竞赛和兵力投射(arms race and power projection)深感关切”。
第二,核军备竞赛将挡不住。和印尼一样感到担忧的,还有马来西亚。该国外交部长赛夫丁在19日的一份声明中重申马来西亚总理萨布里的担忧,即担心“AUKUS”的建立可能导致该地区的军备竞赛升级。
美英可以声明,除了澳大利亚,不再将核潜艇技术转移给印太地区的其他盟友。问题是,这种“誓言”还有谁会相信、敢相信?另一方面,区内有能力的国家即使不在美英获得核潜艇技术,也可以从其他大国中获得。
图片来源自网络
第三,南海将更加不平静。以往只是美国一方域外势力介入到南海,现在有了美英澳新的联盟,域外势力搅局南海的力度增强了。东南亚就更加不再平静了,南海亦是。安全上的威胁压力加大,也就增加东南亚国家了对域外国家的依赖;若在安全上增强对外依赖,其外交的独立自主性及东盟的自主性、对本地区的事务主导性就削弱了、下降了。
第四,美英澳联盟将加大在东南亚的经贸影响力。安全及军备方面的开支加大,势必在经贸及基建上的投入将压缩,这样区内对“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的需要就减轻;也就是对中国这个重要的经贸伙伴的依赖性将下降,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互为第一贸易伙伴的地位可能保不住。军火交易的上升将弥补东南亚国家与域外大国常规商品贸易的不足。藉助东南亚国家对美英澳的安全依靠,美英澳必将在经贸层面、高科技产业链布局上施加影响。
第五,安全局势紧张,将使得区内岛屿、海权纠纷、争端加剧,维持现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将更难达成共识。这正是美英等域外国家最想看到的结果。因为单靠对一两个国家的怂恿与挑动难以奏效,这已经被美国高官访问区内个别国家的成效不彰所证实。只有当区内所有国家都亢奋起来,南海的海水才会升温,中国主导的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有前功尽弃的危险。
总之,美英还是习惯于以军事、安全领域的手段,达到控制、主导地区事务的目的。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他们运用起来轻车熟路,驾轻就熟,施展起来得心应手,屡试不爽。可就在这种情形下,东南亚及南海的军事冲突的危险性在上升。
(作者魏开星,香港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