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街4第9期关于杨凯排练和一博探班指导的分析(表演角度)

发布时间 :2021-10-10

​​

    昨天看到这街中一博队长指导凯哥表演的排练片段,我觉得很有意思,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理解,一家之言,友好探讨。

    我想先来谈谈,凯哥具体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说这一段表演的难点在哪儿。千万别觉得凯哥说自己搞不懂、不知所措就说明他在表演上很“憨”,不是的,他的疑惑恰恰说明他能意识到这些表演难题的存在,他拒绝揣着糊涂装明白,没有囫囵吞枣地去顺表演动作,这是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同时对表演很尊重也很有悟性的体现。杨凯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归为两类(每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小单元):第一,如何在表演主体处于已知状态时呈现角色的未知状态;第二,如何在反馈镜像被撤离的情况下接收反馈信息。

    我们来结合一博针对这两个大问题进行的调整,分点来谈,看看这两分钟的排练视频里包含了怎样丰富的信息。



第一个问题下分成两个小单元:


(1)空间层面——在表演环境已知的前提下弱化环境的人为塑造意识

打更人故事的核心就是“偶遇”或者与臆想的对象“偶遇”,一切的情节展开都是偶发的。但是表演者已经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偶遇的对象、时间甚至具体出现的方位都知道了。排练厅里可爱的凯锅,目光总是比灯笼先找到亮亮,他是已经知道那里有一个亮亮的脸存在了,甚至不光眼神,就连动作也一样,手臂定得太死,连找一找晃一晃再照到亮亮的过程都很勉强。只要这个心理障碍不突破,这个“偶遇”的timing 就会一直出问题。包括哪扇门、谁怎么出来,整个表演环境他都在用本应是偶发、但实际是确定感极强的表演提前透露给观众,甚至是提示观众,这对于悬疑感的营造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一博的调整,主要就是让杨凯释放掉表演任务,要用打更人真实的职能和行动特点(一种随意的必然性),来代替遇见鬼/酒仙(对当时的凯锅来说是照鬼)之后僵硬表演出的必然性。这种处理非常聪明,因为短时间之内,很难让凯锅真的做到完全忽略表演环境,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跨度太大,但是用合理的必然性来代替处理不当变现出的必然性,会容易把握很多。一博示范的时候,就是打更人这里晃晃那里看看的随意动作,他不断提醒杨凯打更人的职业是做什么,就是看看谁家门没关好、有没有火烛易燃物,就是去简单塑造真实的人物特征、释放掉刻意的表演感(从头到位一博没有说过你别紧张,很多时候你越跟对方说你别觉得是表演别紧张,对方越紧张)。


(2)时间层面——在表演节奏既定(已知)的前提下尽量弱化行动节奏


所有的表演都是在一首节奏既定的歌曲里完成,这会让本就难以释放掉表演任务的凯哥难上加难。舞蹈的表演形式(而非纪实性的影视表演)意味着不能让你随心所欲地按照心理节奏去推进行动,要把一种本该属于真实情感的内容(悠哉闲逛或是恐惧)铺陈在人为的节拍里,既要保持表演情绪的连贯自然,又要做到极其精准的人为划分,这可就难了。同理,恐惧的表演幅度应该以现实条件下的身体反应限度为参照,但是舞蹈又要用艺术化的夸张肢体语言去呈现,可一旦夸张了,又会与自然的应激性反应相矛盾。杨凯一上场走路走得奇奇怪怪,不是风格出了问题、太街舞太嘻哈了,而是节奏出了问题。包括他走路也在卡点、遇到亮亮也在卡点,就是因为他想不好到底应该把动作当成日常化的表演动作,还是更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动作,拿捏不定呈现出来就更别扭了,跟走猫步一样。一博的指导方式,虽然视频没有完整呈现出来,但仅就这些碎片来看能够推断出他的调整思路,那就是进行一个清晰的切割对比,将杨凯需要做的事情切分成两部分,打更人闲逛就要还原日常闲逛状态,或者偏向于影视表演的状态,包括面部表情必须放松、准确,不要考虑卡音乐或者过于舞蹈化的大框架肢体表达;打更人遇鬼,音乐节奏也开始更为密集、音效吃重,这时的表演要有明显的对比,变成卡音乐的表演,这也能放大恐惧的表演表情,用肢体的抽搐传递内心的颤栗,一博示范的害怕倒地往后挫那几下,夸张又卡点,就是很明显的舞蹈表演(仔细观察,他几乎没有面部表情,考虑到拍摄时一定会拉远景呈现肢体动作,用动作来传递害怕的情感更为准确)。这种把整体任务切分掉再进行对比的方法,会有效解决表演入门者的肢体犹豫,并且通过舞蹈表演的剧烈幅度的映衬,让前面的日常化表演更加自然,整体节奏也更有起伏



第二类问题:如何在反馈镜像被撤离的情况下接收反馈信息。

【我先简短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是啥意思。我们都知道,跳舞也好表演训练也好,训练厅通常都有大镜子,练肢体动作、调整表情都可以对着镜子,通过镜像的反馈来找问题,或者获得表演顺利的确据。好多年轻戏剧演员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时感到紧张,可能不全是因为底下黑压压都是人,而是因为他的镜子被撤走了,反馈信息接收不到了,心里就会乱。杨凯作为街舞老炮没了镜子跳舞肯定不会犯怵,但换了表演就不一定了,我昨天看凯哥排练时,那十几秒的纯表演内容里,他眼神老是不知道该放哪儿乱飘,因为没有收集到表演信息确据,无法进行判断和延续。】


(1)对手层面——表演主体互为映射,需要显性互动和隐性互动的穿插与配合。我们之前提到,为了让杨凯表演更自然,一博要求他释放掉表演任务,忘掉哪里出现个谁、我该干什么了,但是具体该怎么突破呢?一博非常聪明,他让杨凯专注对手,用对手的表演来帮助他回到故事情节本身,摹仿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人某物之后你来我往的真实对话。所以一博细致地、一拍一拍地来矫正表演双方的节奏,分析表演情绪和逻辑(“他笑了你怕了”),让他随时通过对手的反映获得自己表演所需要的反馈信息。而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打更人和鬼的互动确实需要环环相扣,连空白的地方也是充满了隐性的配合,越是配合紧密,表演就越真实,人与鬼的纠缠就会更加真实,从而让恐怖和神秘更有感染力。而当单纯的表演部分过渡到杨凯更为熟悉的舞蹈部分时,他会自然适应“镜像撤离”之后的舞台环境,更加自信,从而摆脱掉不知所措的情绪。


(2)观众层面——“镜子”被撤离后,引入了“第四堵墙”,观众就是反馈镜像。杨凯提着灯笼上来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时候,连亮亮他们那群对手演员都不存在,就剩他一个人在舞台上,这可就更慌了。一博让杨凯直接对着观众来说,因为观众作为剧场环境中的“第四堵墙”,他们其实是另一种镜子,能让表演者真实地感知到反馈,让表演落到实处。街舞后期应该真的不太懂表演专业,一博在这里进行调整的时候加的花字是什么加入剧情让互动更完整;而事实是,一博在帮助杨凯克服飘忽的情绪,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的指导都与内容有关,可是一博的专业和理性让他能够兼顾到表演者的情绪表达是否通畅。剧情不需要再去丰满了,它需要被一个自信的表演者完整呈现出来,这源于一种深谙表演逻辑的专业判断,这是属于王一博的领域。



综上,在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杨凯的表演难题和一博有针对性地调整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时长来看,杨凯的表演在整支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其实并不大,但无论是队员还是队长都非常在意表演上的问题,说明他们既能意识到表演状态是“破题点”,又有完成提升的能力,没有选择对困难避让,这是一种强者的自律与自信。

(2)王一博本人在表演思维上的成熟程度和纠错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戏剧演员水平,这是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经此一事,我认为他在表演的入题方式、转换表演手段的调节能力、在时长极短的表演作品中进行层次划分和布局的能力、帮助和带动同组演员调整表演情绪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而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自己对此深知,既有了进步,又感知到自己进步的方向与潜力,这是迈向更大飞跃的前提。

(3)一波王炸并不是如外界纷扰中所塑造的那样,对于舞蹈作品的叙事性毫不在意;恰恰相反,他们的突破性体现在如何达成舞蹈逻辑和表演逻辑的双向平衡,而非牺牲掉某一方面以取得另一方面的倾倒性压制。一波王炸在第九期的三个作品,分别体现了三种迥异又统一的平衡思路,值得引发更多与此相关的专业性思考。

(4)从呈现效果上看,凯哥在这支作品表演上所存在的明显问题解决了70%左右,使得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和惊喜度有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为一波王炸这只作品的获胜提供了娴熟的街舞技巧和动作质感之外的另一层重要保障。​​​​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