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暴》是由科恩兄弟编剧执导,威廉姆·H·梅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等主演的犯罪悬疑片。影片于1996年上映,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及最佳女主角奖项。
电影讲述上门女婿杰瑞私下买凶绑架妻子,以勒索富豪岳父,然而按计划本无人会受伤的骗钱“玩笑”却因一系列意外状况而失控,最终演变成残害数个无辜生命的连环杀人案。
如果套用一句形似而神不至的俚语,那科恩兄弟在这部电影里就是“一本正经地扯淡”。他们用一种十分冷静,旁观,甚至略带调侃的态度,讲述一个贪欲横流,残忍至深、血腥至极的悲剧故事。
影片一开始用字幕交代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实际上除了结尾的碎木机碎尸有据可依之外,其他桥段都是科恩兄弟的“纯编无改”。这不重要。影片上映至今还没有一个观众告科恩兄弟涉嫌虚假营销,或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书归正传,故事起始于一个在富豪岳父淫威之下苟延残喘的女婿杰瑞,他不知什么原因(影片中没有说明)急需一笔钱,岳父本来就用鼻孔看他,更不可能给他一分一毫。所以杰瑞准备两手策略:A计划是找个钱途不菲的投资项目,希望岳父慷慨解囊帮自己创业,这样就可以正大光明拿钱;B计划是雇凶绑架妻子,向岳父勒索巨款。这确实是很恐怖的想法,但杰瑞认为,只要精心策划,前后打点好,除了自己吓破点胆,其他没什么成本。可谓高风险高收益,且非常高效。
杰瑞的A计划意外得到岳父的赏识,以为是自己好运开了光,赶紧打电话要绑匪收手。然而绑匪并没接上这个能让电影全剧终的电话。好巧不巧的是,岳父把项目发起人杰瑞踢出局,自己独占利益蛋糕。A计划因而破产,杰瑞转而专攻绑架案。
两个相当有经验的绑匪把杰瑞的妻子掳走。但杰瑞万万没想到,两劫匪的内讧等级一点不亚于他们作为杀人犯的专业素养。基亚人狠话少,一言不合就爆头。卡尔人傻话多,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当劫有人质的车被警察拦下盘查,卡尔主动挑大梁周旋,但依旧没有逃过警察的耳朵,毕竟人质在后座呻吟。基亚受不了“聒噪”,当场枪杀了执法者。之后他又杀了不小心看见卡尔处理警察尸体的路人甲。
同样是受不了“聒噪”,基亚撕了票,杰瑞的妻子成为牺牲品。卡尔也在失控的“玩笑”中暴走,独自去拿赎金,在此过程中开枪打死了杰瑞的富豪岳父,还有挡住卡尔车的停车场收费员。事后因为钱财分配不均,卡尔被基亚砍死,尸体被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同伙丢进碎木机。这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全片唯一一处对真实事件的改编。
说到底,都是为了钱。这也是科恩兄弟电影里最常讨论的主题。比如2008年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的《老无所依》。贪婪和欲望在各种意外或巧合中失控,引发各种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但电影里总会出现一个按暂停键的人,《老无所依》中是快要退休的老警长,《冰血暴》中是挺着大肚子依然在办案一线兢兢业业的女警官玛姬。
女警官玛姬接到报警后立刻展开调查工作。她傻白甜一般的语言风格,人畜无害的准妈妈形象,与手下处理的重大连环杀人案实在反差太大。她确实找过案件的核心人物杰瑞,但你能指望杰瑞同情玛姬工作不易,一见她来就说“终于等到你!没错就是我干的!”吗?
玛姬一无所获,关键时候一个看似与影片情节毫无关系的人物出场——玛姬的老同学麦克。麦克称自己刚刚丧偶,实在寂寞,公然向人妻玛姬示爱。当然玛姬全身每一粒细胞都在说“No”。事后稍微了解情况,得知麦克完全在胡扯,他就是个神经病。这个小插曲似乎整段剪掉也可以,其实不然。玛姬自此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而且可能不止被麦克一个人骗。所以她又去找杰瑞,而这一次,胆小懦弱的杰瑞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马脚”,当场开溜。实锤了。
玛姬顺着线索找到凶犯基亚,两人贡献了全片最激烈的枪战:第一枪,玛姬没打中;第二枪打到基亚腿上,犯人倒地,结束。
你别笑。就是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克制中,唯钱是图的杀人动机像两颗锈钉刺入我们眼睛。我们不缺第三幕花掉整个电影一半预算的打斗场面,警匪飙车,近身肉搏,高科技助阵,正恶反转再反转…这些无疑是精彩的,也是我们作为观众,在一个多小时提心吊胆之后绝对想发泄的。但《冰血暴》反其道而行,就这么“砰砰”两枪,尽显世态炎凉。一箱钱,几个生命,说有触手可及,说没有也是瞬间灰飞烟灭。值得吗?
就像玛姬在押送基亚时的灵魂感叹:“人生不只值那小数目。”
《冰血暴》上榜豆瓣“冷门佳作犯罪片”,2014被美国福克斯翻拍成同名电视剧,科恩兄弟担任监制。喜欢剧情紧张刺激的观众可以移步美剧阵营,但要感受另类犯罪题材电影的魅力,1996年的原作,你值得拥有。
作者:栗子木
换个角度看电影,欢迎来到“栗子木的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