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来到这里,距离上一次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这里的一切似乎一点都没有变,还是那片割了茬的稻田,远远的就听见对面的狗吠声声,一件红衫,清瘦的身型出现在稻田的对面,我挥舞了手大声招呼奶奶并快速移动脚步,奶奶回应着也加快的脚步,在院落前的桂花树下,奶奶握着我的手寒暄:好久不见!一树的桂花,香气沁人心脾,还是那年我们来时的味道,比他时更浓郁。
端详着奶奶,岁月似乎没有来过这里,现年95岁的奶奶依旧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谈吐风趣,清晰地记得我们有两年半没有来了,记得那年那月那屋后的一片油菜花地里,一条红丝巾舞动着她93岁的春天。
这次来,我们特意将照片带来,奶奶记忆力非常好,对着照片回忆成片的过程,重温那一段美好时光,秋日暖阳映在奶奶脸上,皱纹泛着岁月的包浆,温润如玉。
和奶奶相识是因为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的到访,当年90岁的奶奶说时政,走猫步,写书法,不同于同龄人的轮椅或者卧床,热情好客,硬是让我吃下6个溏心蛋,和奶奶接下不解之缘。
春光秋月,先后两次来奶奶这里,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熟悉得和自家奶奶一样,在奶奶的屋前院后恣意来回,狗儿亲热地在我前后撒着欢儿,一些老物件成了我兴趣的对象,听着奶奶说着过去的酸甜苦辣,看着奶奶平心静气,就像述说那年岁月他人的过往,从容淡定,与过去的艰难和挫折在时光中握手言和。暮年时,走过岁月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终于懂得:生活总会有烦扰之事,不要让喧嚣影响你太多的心情,停下来,看看四周,活着当下,珍惜现在,每一天都如新生般的美好。
奶奶爱拍照,翻出了压箱子的红衣绿衫,不知道穿哪一件,帽子试了又试,取下我脖子上的围巾来回比划,然后对我的眼镜打起了主意,苦于我的眼镜近视太深,没法将就只好作罢。
她说电视上那些漂亮的女人拍照都是纱巾,帽子,眼镜三件套,必备神器。网络用语,95岁奶奶居然用得活络。只有走不出去的身体,没有不能放飞的思想。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灵魂,永远年轻。
去稻田拍照要过一条水沟,我们担心奶奶年事太高不可逾越,谁知奶奶一个跨蹦,很轻巧地就过来了。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你想你就能成功跨越。奶奶身体力行,给我无数感动。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服老,始终憧憬这个世界明天比今天更美好,就会一直年轻。一个95岁的老人还能用行动影响我们,这是阅历和岁月赋予她的气场。
这次的行程原本定在九月,因为家事和各种行程的冲突,往后推了又推,这第三次的日程终于成行。奶奶听说我们要来,从头一天就开始忙起,炖鸡汤,熬排骨,蒸渣肉,炆鸡蛋,我爱吃的鱼,奶奶更是做得啧啧称赞,还特意嘱咐她孙女去镇上买了新碗筷。
门前院落桂花树下,一桌子的菜肴,和奶奶清水代酒,奶奶信口念道“今日有高朋,杯中酒不空。举起杯,奶奶对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年来看她一次,今年95岁,再过4年,一定要来参加她的百岁寿辰。100岁,多么圆满的人生,这样的邀请自然是满口答应,清水散发着浓烈的香,那是人生的历久弥香。
正午的阳光透过桂花树婆娑映射,泛着时间的光,熠熠生辉。许久不近笔墨的奶奶来了兴致,展宣挥毫,笔力沉稳,自由字体,小巧俊秀,干净明快。远山白云穿树梢,秋日暖阳洒庭院,银发泼墨,快意人生。
奶奶说,你们来了,我高兴,想起的从前的日子,字写给喜欢的人看,因为能懂。怎么也不敢说我懂奶奶,更多的是敬仰,是崇拜,是想学着与时光修炼,慢慢的懂,我想,总会懂…….
临行,奶奶拎着自己种的南瓜和冬瓜硬是要我们带着,现场教我们简单的养生方法:除了心态,少吃精细,多用粗粮,让身体轻盈,思绪放空。叮嘱我们注意做好防护,新冠疫情还在继续,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不跟陌生人近距离交流。
执意要送我们上车,车子渐行渐远,一袭红裳渐渐成为一个红色的点,依然能感受到奶奶深情的目光和诚挚的心。这个秋天,我和奶奶有个约定,来年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再去看您。
图文:安庆塔影 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