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国内电影市场亦是硕果累累。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长津湖》,上映第20天票房突破50亿,成为继《战狼2》《你好李焕英》后的又一部票房突破50亿大关的国产电影,创下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破50亿的纪录,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2021年全球票房第二。
截至目前,已有超1亿人次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了《长津湖》这部史诗战争巨制。
图片
图片
主旋律历史战争片《长津湖》耗时2年,1.2万人参与,耗资13亿元,《长津湖》可以说中国影史投资最高、筹备期最长、剧组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
影片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并由曾一手缔造了“战争三部曲”《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的兰晓龙担任编剧,从各方面保证了影片质量。
自疫情来临前的2019年起,院线电影已经出现增速放缓、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的现象。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电影行业可谓是直接跌入“冰点”,去年全年,国内票房只有200亿元出头,相比2019年的641亿元爆降近7成。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稳定控制,截至今年10月10日,全国电影总票房已超400亿元,达401.26亿元。国庆档《长津湖》的火爆,更是让不少人重燃对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长津湖》也因此被大众称为“救市之作”。从这点来看,长津湖对于整个电影产业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及更大的启发。
但一个国庆档能救了一整年的电影市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两部“大片”“热片”显然难以支撑整个市场的繁荣。不过从国庆档的票房表现来看,中国电影市场的基本面仍是稳的。
与去年国庆档相比,市场供给不足比较明显。业界认为,造成市场供给不足的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之前有很多项目被迫搁置;二是近年来资本对电影热度减退,导致电影市场“无片可拍”。
所以,一直在低谷徘徊的电影业能否凭借国庆档逆袭,答案完全取决于后续市场有没有更多好内容供给。
只有生产出打动人心的高质量电影,才是保障电影行业有序复苏。在呼唤更多《长津湖》主旋律电影出现的同时,也需要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电影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点燃电影市场。
图片
《长津湖》现象级的市场表现,再次证明了未来优质内容驱动市场的态势将更为鲜明,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长津湖》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规格推向新的高度,未来中国电影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内容创作和科技创新作为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集中力量创作了多部电影精品,全力推进高格式电影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升电影产品和影院终端的技术品质,推动电影产业的升级发展。
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电影市场能够从容面对好莱坞的大制作、大投资。敢于耗时耗资去打造《长津湖》,这是中国电影人的勇气,更体现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信心。
经过17年的长足发展,中国电影仍然处于黄金机遇期。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拥有8万张银幕,年产1000部左右影片,票房接近100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原创力大爆发时代,未来10到15年势必将超越北美市场。
《长津湖》只是中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开始,不会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