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皖北河畔,第71集团军某旅“抗洪救灾模范营”组织了一场国家级抗洪抢险应急专业力量考评。
指挥控制灵活高效,装备操作精准娴熟,考评中基础、核心、支撑三大能力均达到优秀水平。过硬能力的背后,是“抗洪救灾模范营”官兵30年来一直赓续着的荣誉血脉。
思想这团火,薪越燃越旺盛
该营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1991年营队赴苏、皖八县一市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救灾模范营”荣誉称号。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一代代官兵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涤荡思想,锻造一支政治上绝对可靠的队伍。
组建以来,他们狠抓理论武装,不断强化官兵理想信念,先后开展了牢记“两个务必”、“四个正确看待”、弘扬抗洪精神等专题教育,不断补充“精神之钙”。
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利用学习强军APP等优质资源创新“一刻钟”情景化灌注,组织“研‘习’情景剧”、“党史故事会”等活动,聚力激活政治教育一池春水。
党员这面旗,风越劲越坚挺
“我是党员我先上!”“洪水不退我不退!”30年前,顶酷暑、战洪魔,抗洪大堤一句句誓言响彻云霄。30年后,淮河岸畔一面面“党员先锋舟”“党员突击队”旗帜迎风扬展。
党员这面旗,在劲风中愈发坚挺。从参加1991年江淮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抢险救灾开始,该营先后8次赴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次次出色完成,被人民群众誉为保护人民的“生命之舟”。
能力这块钢,越锤炼越硬实
练兵备战是该营一直坚持的鲜明导向。他们以群众性练兵比武为牵引,广泛开展创破纪录活动,从体能到技能,从舟桥作业手到炊事员,官兵锐意勃发,在赛场淬火加钢。
1957年,该营受命在济南洛口进行数种渡河器材试验。面对滔滔黄河,官兵们无惧艰险,顶巨浪、战激流,把门桥闭塞的作业时间从第一次的1个多小时减少到最后一次的12分钟。这让该营深受启发,坚信“烈火炼真金”的硬道理。
2008年至今,该营每年参加集团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训,在一次次的演练中不断提高抗洪抢险和渡河保障能力。
2018年7月,该营多名官兵誓师出征,远赴俄罗斯,代表中国军队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8”工程方程赛,在国际舞台上摘金夺银,展示了中国军人的精彩风貌。
使命这份责,肩越担越宽阔
军爱民来民爱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抗洪救灾模范营”自建立之初便将“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入血脉,扛于双肩。
如今,每逢节假日,该营都会组织官兵前往驻地回民村,开展清扫街道、义务捐款、看望孤寡老人、义务巡诊等活动,被当地人民亲切地誉为“淮河沿岸的保护神”、兄弟民族的“贴心人”。
2016年7月,安徽巢湖洪水爆发,南陵县西七圩溃破,该营百余名官兵星夜驰援。抗洪一线,战士陈剑飞背着虚弱的老人上坡,为了老人安全,他不断压低重心,最后干脆跪在堤坝上往上爬。“最美跪姿”成为该营官兵勇担使命的生动诠释。
烽火万里忆往昔,擎旗接力有后人。30年来,该营官兵赓续荣誉血脉,传承优良传统,瞄准建设一流过硬营队目标,始终做到“铁心跟党走、铁肩担使命、铁拳迎强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使命,服务人民,攻艰克险,勇当模范”的营魂精神,为营队功勋历史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丨记者樊斌 陈利 李倩 通讯员李广峰 孙鲁鹏
来源丨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