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做的小产品“涂色”分析的一个小花絮,我们分为了两个图来做,一幅主要是航空舾装关系;另一幅是舰体关系。
从总体来看,这套改造方案中,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巡洋战舰的舰体。可以理解为保留了最上甲板以下的主要布局。从石桥先生绘制和一些常见的侧面图看,本设计似乎要比后来不讨好的三段式设计更“现代化”。但通过平贺数据库中,我们拿到的舰体结构来看,这种设计的问题非常巨大。
航空舾装关系图
本舰的飞行甲板其实非常类似凤翔的设计。飞行甲板前部下倾,有利于舰载机发舰时候进行加速。但是舰艏升空区域非常狭窄。
机库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中间被烟囱和短艇甲板隔开。后部为主要机库,分上下两层。前部机库为单层,空间最小,载机数仅有4架。后上部机库为新搭建机库,载机数22架。后下部机库的结构为原有后部主炮塔空间的再利用,载机数量10架。需要注意的是,前部机库和后部机库位置,均设置了鱼雷调整所,可见两个机库均考虑格纳舰攻的设想存在。而非前部较小区域格纳舰战。另外,机库同样被详细进行编号。前部机库为1号,后部上层从右舷到左舷+从前到后分为2号、3号、4号,下层则为5号、6号、7号机库。
前部小机库的鱼雷调整所
前部升降机位于前部机库之后。后部升降机较为有趣,左右两台分别布局在左右舷,但从图面上看只能联通到后上部机库。结合后部机库图面看,似乎另有机库内联通上下层的通道存在。
画圆圈的位置疑似是上下层机库连同开口
后部机库末端到舰艉的位置,设置有发动机试车所。此处可以直接连同到四号机库内。而在后来的设计中,这个地方被改为了短艇甲板,用于格纳各种交通船。
发动机试车所
全舰分为前后两个航空燃料舱,前部燃料舱距离机库较远,后部燃料舱在7号机库整下方。
后部航空燃料库
前部航空燃料库
舰体关系图
舰炮的搭载模式为20cm+12cm炮的混装模式。前部炮廓为20cm炮单装X4 12cm炮单装X8;后部为20cm炮X6 12cm炮单装X8。在飞行甲板上,分别设置有4门12cm高射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舰的炮廓为重新规划设计。并没有直接沿用原有的天城型巡洋战舰的炮廓。
高射炮位置
本舰的兵员居住模式,与日本海军的其他主力舰差别并不大。集中于炮廓甲板、舰艏位置。分为了后部炮廓的兵员居住区(此处为一层,包围住了后下部机库)和包含舰艏与前部炮廓在内的前部兵员居住区(此处分为了两层)。
军官住舱则与日本海军其他主力舰有一定的区别。舰艉传统的住舱区域,分上下两层,从空间上看疑似长官室or舰长室还在舰艉位置。但在后部机库两侧,也设置了左舷和右舷军官住舱。但是不能确定这一区域是单层住舱还是双层住舱。
舰艉军官居住区划
舰艉后部军官住舱与7号机库衔接部位的样式
本舰的动力仍是采用了八八舰队经典的煤油混烧模式。重油舱位于船底,自锅炉舱起延伸至前部机械室。煤舱则在锅炉舱两侧。
整体动力布局和主力舰时代的差异基本没有(因为只有这些图,所以也不容易进行进一步判断)
重油舱
煤舱
必要有意思的一点是舰体舯部的短艇甲板(暂且如此称呼)
黄色位置为烟道和烟囱位置
这个区域隔断了前后机库,与后上部机库和前部机库在一个甲板上。各个锅炉舱的进气和排气系统都集中于此。同时舰载小艇也集中于此处格纳。
以上,结论……我还没琢磨好怎么说~但是这种设计确实是比较低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