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辽宁省锦州市的第一场雪随着立冬节气一起到来了。在漫天纷飞的洁白雪花中,锦州市野保志愿者赶到候鸟聚集地进行巡查,在这种大雪天气里,灰鹤们的觅食变得困难,为了确保灰鹤们能在锦州顺利越冬,工作人员要为灰鹤进行人工投食。
今年来到锦州的灰鹤可不简单,要说到它们与锦州人之间的缘分,还要从2020年的春天说起。
2020年4月4日,辽宁省锦州市野保志愿者在日常寻呼过程中,在小凌河下游灰鹤越冬区域发现一只受伤灰鹤幼鸟。这只灰鹤幼鸟背上有一处明显外伤,导致部分飞羽折断,出血导致羽毛粘连。被凝结的血液黏在一起的羽毛如同一根小棍子一样插在它的背上。所受外伤应该是它放弃迁徙的原因,它或许要在锦州呆一个夏天,等到秋季它的同伴回到锦州越冬才能团聚了。
灰鹤是一种常见候鸟,繁殖于我国东北、西北,越冬于华北、华中和西南的大部地区,偶至华东和华南地区及台湾。灰鹤每年春秋迁徙时经过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安徽、天津、四川等地。有的区域既是越冬地也是迁徙中途停歇地,如辽宁省锦州市,每年刚刚入冬,两三千只灰鹤就会纷纷落脚锦州,场面相当壮观。因此,锦州市也被称为是灰鹤的“第二故乡”。
(图源:锦州微资讯)
可是,这只灰鹤不是在寒冷的冬天来到锦州,而是在春季迁徙途中受了伤,野保志愿者们看到这只虚弱的小灰鹤,不禁为它捏了一把汗。
经过野保志愿者的仔细观察,这只灰鹤幼鸟左脚有绿色环志,右脚佩戴跟踪器,应该是科研部门科研跟踪的一只灰鹤幼鸟。志愿者立刻跟国家环志中心取得联系,得知这是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去年8月初在蒙古国西部灰鹤繁殖地跟踪的灰鹤幼鸟,年龄还不到一岁。它还有一个哥哥被同时跟踪,并已经随灰鹤群迁徙到繁殖地,它单独留在了锦州的越冬地。最近几天它在越冬区域活动正常,仍然能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还认为仍然有一群灰鹤留在锦州越冬地,没想到是这一种情况。志愿者将拍摄到灰鹤的照片传送给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讨论后,认为这只灰鹤很有可能是被盗猎打伤,失去了长途迁徙的能力,所以,2020年整个夏天,这只小灰鹤都留在锦州。
(图源:鸟网)
灰鹤性情机警,胆小怕人,鹤群活动和觅食时常有一只鹤负责警戒。能在陆地和水中寻找食物。灰鹤是杂食性动物,但食物以植物为主,包括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尤其喜食芦苇的根和叶,在夏季也吃昆虫、蚯蚓、蛙、蛇、鼠等,灰鹤能利用新的生境并适应不同生境中的不同食物,无论是水生植物、谷粒和种子还是小型无脊椎动物。
为了让这只受伤的小灰鹤能够安心养伤,锦州市野保志愿者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它投食“营养餐”,也时刻关注着它的伤情。由于它活动的区域在人口密集区,野保志愿者担心会有盗猎分子对它产生危害,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这只灰鹤小宝宝,让它在锦州宾至如归,安全度夏,等待它的家人从远方归来越冬团聚。
(摄影:聂占起)
在野保志愿者们的悉心照料下,这只受伤的小灰鹤渐渐康复,并在2020年秋天重新回到了迁徙的“灰鹤大部队”里。但锦州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友好亲善的人民,使小灰鹤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今年入冬时,这只小灰鹤又来到了锦州过冬,不过,这次与它一同来到锦州的,是它的整个灰鹤大家庭。一大群灰鹤在锦州的小凌河口上空展翅飞翔,据锦州市野保志愿者统计,今年的10月25日到11月13日,在锦州越冬的灰鹤总数达2000余只。
为了保护这些灰鹤,辽宁省锦州市野保部门每天都会来到灰鹤栖息地所在的村屯,全面加强对越冬地点的保护,为灰鹤创造出安全、良好的栖息环境。1993年,第一批来到辽宁省锦州市的灰鹤扩大了本地的鸟类基因库,如今,锦州市已成为灰鹤越冬的必经之地,从1993到2021的28年里,灰鹤已经完全认可了锦州的气候和锦州的人民。
(图源:网络)
灰鹤是鹤形目鹤属大型涉禽,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成年灰鹤体长为100~120厘米,体重大约为3~6.1公斤。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全身大都为灰色羽毛,头顶裸出部分朱红色皮肤,并具稀疏的黑色发状短羽;眼先、枕、颊、喉,前颈和后颈灰黑色;眼后方,耳羽和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并在后颈汇合,形成倒人字状;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呈黑褐色,三级飞羽呈灰色,仅羽端略呈黑色,延长弯曲成弓状,羽枝分离呈毛发状。尾部呈灰色,羽端近黑色,其余体羽呈灰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呈赤褐色或黄褐色,嘴呈青灰色,先端略淡,呈乳黄色,胫裸出部、跗蹠和趾呈灰黑色,长颈长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