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29号开幕的成都国际车展上,飞凡汽车宣布联合深圳卫视和乐高®专业认证拼砌大师蒋晟晖,用乐高®颗粒1:1还原一台上汽飞凡汽车飞凡R7,并且是一台可以正常上路的“乐高®版”飞凡R7。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疯狂的想法,蒋晟晖作为中国大陆首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CP),有着相当丰富的搭建经验,也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尝试。
最后凭借蒋晟晖出色的技术,历经50天,使用了大约103万块高®颗粒,这辆第一台能上路的飞凡R7终于顺利“出厂”。相信大家对这件“作品”的诞生过程、制作中的一些故事一定非常有兴趣,所以新浪汽车这次特意邀约了蒋晟晖老师,和他面对面对话,让蒋晟晖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这台“乐高®版”飞凡R7。
Q:先请蒋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次搭建过程是怎样的。
蒋晟晖:首先就是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因为要保留行驶功能,所以对原车底盘进行了切割,还要根据数模检查车辆内部的排线,并且基于现有的底盘来连接乐高®颗粒模型的钢架,对精度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0.5mm。整个过程整体上要历经底盘切割、车辆外部设计、钢架设计、车辆内部设计、钢架匹配、钢架焊接、零部件安装这几个大的环节,整个搭建的过程大概用了50天。
由于车辆的很多电气系统、行驶系统、操纵系统都要保留,传统的静态作品搭建方法不适用于这台飞凡R7。所以我采用了“模块化“的搭建思路,把车辆分为了车辆底盘、车门、车内座椅、车身等几个大的模块,逐个“攻破”最后再拼接成一个整体,车身和车辆底盘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其中仅车身就用了28天左右。
整个搭建项目参与人员有15名,其中12个搭建师,还有2位3D设计和1位主要负责钢架设计和力学分析的工程师,总共使用了103万块的乐高®颗粒,所以这是一个挺大的项目,对我们团队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Q:那说到挑战,那这次搭建1:1版的飞凡R7,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蒋晟晖:挑战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车辆本身底盘和乐高模型钢架的匹配,因为我们要做到1:1的高度还原,同时还要保留这台飞凡R7原本的行驶系统,包括电机、电池、电控、悬架、车轮等等,这些东西我们的模型钢架和乐高®颗粒都需要避开。并且还要考虑预留一定的安全冗余量,所以在车架和钢架匹配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软件加人工匹配的方式,精度把握到了毫米级别,调整了无数次焊接位置,最终才达到了理想状态。
Q:和您之前的作品,或者说和其它乐高®颗粒作品相比,这台飞凡R7最特殊的地方在哪里?
蒋晟晖:首先说,这种1:1的汽车模型无论是我还是其它搭建师都完成过不少,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是可以“行驶”的,但并非是依靠车辆原来的动力总成。所以这台乐高®颗版飞凡R7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我前面反复提到的,它保留了车辆本身的底盘、车架、动力系统等等,因为需要驾驶,所以车内的操纵装置也全部得到了保留,它是一台真正可以开起来的乐高®颗粒汽车模型,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Q:整个搭建过程中,飞凡R7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蒋晟晖:我最开始接触飞凡R7的时候,最先拿到的还是数字模型,当时第一感觉是造型很前卫,有点像概念车,而且是溜背设计的比例把握的很好。后来见到实车的时候,飞凡R7的颜值也没让我失望,坦诚的说我本人对溜背SUV并不是很感冒,但飞凡R7在我看来确实是很漂亮。而且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它外观的型面造型、线条都是比较复杂的,对生产工艺其实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我个人参观过很多汽车生产车间,对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放几年前,我很难相信我们国产车能有这么高的制造工艺,现在来看,确实进步太大了。后来为了完美“复刻”飞凡R7这么漂亮的外观,我们也是花费很大精力,用细小的乐高®颗粒去还原它所有的外观细节,实现它的光影效果以及前后富有科技感的灯组等等。
Q:相信经过这50天的搭建,您对这台飞凡R7已经有了深入了解,那有没有什么可以跟读者说的?
蒋晟晖:我在开始搭建的时候 其实对于最终车辆外观效果没太多想法,只能通过数字模型看出外观,但是随着搭建一点一点进行,车身流线型以及漂亮的贯穿式车灯就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当我们完成车辆开出来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觉得这辆车非常漂亮,当车灯亮起来的时候觉得太帅了。
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从谈话中可以感受到,蒋晟晖是一个非常有活力、有想象力的年轻人,而且他本身也是一个相当资深且专业的车迷,飞凡汽车飞凡R7的科技感和开创性给了他很多启发。
从这次“跨界”本身来看,飞凡汽车具备“科技兑现想象”的品牌实力,让想象变成现实;而乐高®则倡导“用想象力重塑世界”,理念上两者不谋而合,飞凡R7这款车上的软件、硬件、电池,例如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也像乐高®颗粒一样,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比如它的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也可以换可以升级。由此可见它不仅科技感会很强,还会有一些颠覆性的设计,是一个全新的产物,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甚至说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