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的事,国与国之间永远都是利益第一。
但是这一次,韩国却选择了对美国说“不”,在默克尔退休之后,德国却开始倒向美国——对俄罗斯释放强硬信号的同时,德国还不忘与日本接连举行军演。
局势的确变了。
12月13日,中国周边发生了2件不同寻常的事。
先来说说第一件事,德日将再次举行联合军演。
13日,德日异口同声地表示,12月份,双方将再次举行联合军演,当下,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就停靠在日本。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日本希望与德国加强合作。
在这之前,11月份,德日已经在亚洲举行了联合军演,地点就在日本家门口,随后,美日德加澳在菲律宾海举行了军演,日本出动了“出云”号准航母。
日本防长岸信夫曾登上德国“巴伐利亚”号军舰,并强调日德将继续合作。
从德国强硬喊话俄罗斯、“北溪2”获批失败、美英法德意发表联合声明、德日接连举行军演来看,默克尔之后的德国,很可能会转变对外战略。
一方面,俄罗斯和德国之间本就存在新仇旧恨,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下,朔尔茨不太可能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在美国致力于重返亚太的当下,德国也很想未雨绸缪、在亚洲与美英分一杯羹。
德日之间有什么密谋,世界暂时还不知道,但光是这两个战败国走到一起,就不由得让人担忧不已——德日的背后,站着的就是美国。
得知道,英日、法日都没有如此密集地举行联合军演,作为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却急于拉拢日本,当然,日本也有意与德国深化合作。
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还是那句话,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德日也好,美日印澳也罢,愿意以和为贵、支持互利共赢当然最好,但如果不怀好意、妄想火中取栗,结果必将是自找麻烦。
现在不是100年前,西方列强在亚洲肆意妄为、强取豪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如果日本不与军国主义切割,将来,日本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目前看,世界局势正面临大变局,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疫情之前,西方国家还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持续增加的确诊人数、尚未解决的供应链危机、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将西方国家的缺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美国仍然强大,英法德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我们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美国已经开始不淡定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美国建立霸权帝国的过程,就是英法日渐衰弱的过程,美国深知“大国兴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白宫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接下来,且看德国何去何从吧。
再来说说第二件事,韩国和美国唱反调。再过一个多月,冬奥会开幕式就会到来,但就在各国运动员期待未来、为冬奥会刻苦训练之际,向来不安分的美英加澳,选择了“外交抵制”冬奥会。
为了增加筹码,美国选择了明里暗里地施压盟友,结果却踢到了铁板。法国明确表示,不会加入美英澳主导的阵营,意大利丹麦都在沉默,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直接表态力挺中国。
联合国大会上,173国表示,支持中方成功举行冬奥会。
这意味着,美国引以为傲的霸权主义,在世界上是不得人心的。
13日,韩国选择了对美国说不。
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韩国不考虑抵制冬奥会,美国等其他国家没有建议韩国参加抵制。
此前,韩国外交部曾义正言辞地强调,韩国支持冬奥会顺利举办,且韩国愿意为亚太、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力挺中国的地点,就在澳大利亚。当时,文在寅刚与莫里森结束会晤,且正在接受采访。
文在寅强调,出访澳大利亚与“韩国对中国的立场”无关,对韩国而言,美韩同样具有意义,但与中方的经济合作同样非常重要。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从韩国外交部表态支持中国,到文在寅强调韩国拒绝抵制冬奥会,从始至终,韩国都没有选择听美国的。
在美国掌握韩国军事主动权的当下,这实际上很不容易。
世界各国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不怀好意地挑起冲突,谁在真心实意地维护和平,各国都很清楚。历史终将证实,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以和为贵、互利共赢,才是各国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呼声。
居然仍在发生变化,且看美国接下来怎么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