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平安中国建设140个先进集体、12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授牌命名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1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授予73个市县“长安杯”。其中,我省天水市秦州区东关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2017-2020)”。现将东关街道办事处平安建设先进经验予以刊发。
近年来,天水市秦州区东关街道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探索高效便捷、科技保障、信息支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平安街道建设,确保了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17年3月东关街道被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评选为“创建无邪教示范街道 ”,2020年被秦州区评选为“平安秦州建设先进街道”“禁吸戒毒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11月东关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
夯实平安建设工作基础
在街道综治中心建成规范化的“四室一厅一平台”,即: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便民服务大厅及综治信息平台,配强工作力量,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工具,制定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实现功能定位科学化、基本设施标准化、组织机构实体化、运行机制高效化、日常管理规范化、网格管理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预测预警精准化“八化”目标,形成一站式运作、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联动的便民利民工作模式,发挥了汇集民情第一窗口、平安建设第一阵地、维护稳定第一防线的作用。
实行网格化管理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依托天水市“雪亮工程”综合指挥平台,建立以人、地、事、物、情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的多网合一,提高综治工作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全面跟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进程。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服务管理机制,增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重要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
打造“1+3+X”社会治理新模式
积极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一个社区一名民警、一名综治员、一名安监员,组织辖区巡防员、楼院长、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共同参与的“1+3+X”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在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社区社会治理能力。秦州区东桥头原汽车二队家属院拆迁户不愿签订搬迁合同的问题,社区启动“1+3+X”社会治理模式,采取民警说法、干部说理、志愿者说情等方法,只用一周时间就化解了18户拆迁户的矛盾,解决了24户无房户的问题,达到了和谐拆迁的目的,确保了该工程的顺利进行。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采取“一社三会矛盾纠纷调处法”和“八法矛盾纠纷调解法”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一社三会矛盾纠纷调处法”,即:针对一个热难点问题,首先组织居民召开“听证会”,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召开居民“协调会”,具体协商解决问题,最后邀请相关人士召开“评议会”,总结经验,公示信息,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八法矛盾纠纷调解法”,即: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灵活运用快速处理法、沟通理解法、法治教育法、兑现承诺法、嫁接调解法、社区对话法、换位思考法、综合调解法,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平安和谐街道。(天水市委政法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