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魏先生这样难得的人物。有心、愿悟、悲悯、出世的江南文人。魏良弓也还会回来,在翠喜一梦里。”
当看到鲜娱派小编在文稿里选取了我这条评论的时候,我有不合年纪的欣喜!朋友说,不枉你如此喜欢这个角色一场。
是的,谢谢志君。谢谢你用心揣摩、用心演绎、用心配音、用心写札记,用心带给我们良弓这个别具一格又富有古典气息的角色。
人物特辑里初见良弓,看起来柔软谦和、淡然清润,听上去又坚忍刚毅、渊渟岳峙。主创宣传照里,良弓立在一侧,带来些许疏离和旁观的视角。剧中,这位湖州文人,他可以提起湖笔写一手好魏碑,也可以干将莫邪般将笔铸剑。
良弓有心。无心之人不会为解宝琴忧惧入府,不会拒婚,不会教秀山感生恩念养恩,不会体恤任家家主重担,不会忍下傲气去见李照却还在翠喜面前暗暗不表,不会心中纵不舍也未为自己解释半分悄然离去,也不会留下对翠喜锋芒毕露的样子的赞赏和不克制自己性子的鼓励。
良弓愿悟。所以才会放下成见认识翠喜,打开心胸懂得翠喜,赞赏她胸有丘壑、气象万千,宽慰她小儿女的心思不必入心,信任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告诉她不是任家主母而是“青树翠蔓、六五之吉”的翠喜才是最好听的名字,鼓励她追寻自己的长河万里、海阔天空。所以才会学着放下悲苦,对嫡母稍许释怀,放过自己,得到心中多年未有的平静。
良弓悲悯。也许因为自己命运多舛,所以容易共情“世人皆苦,求生不易”。这份悲悯,是出场时“普天下梦南柯人似蚁”的感叹,是遇四大织户闭门停业时对十万织户生计无着的忧心,也是目睹淑芳、小兰争相圆场时感念又抱歉的眼泪。
良弓出世。他不愿入仕,不只是因为不愿嫡母得诰命,更是因为他不愿桎梏于立德立言立功的规矩准则,不愿出山泉水浊,不愿做李照,不愿道不同却相谋,不愿背负名缰利锁,不愿如李斯叹黄犬。
无论是人物特辑里的介绍、访问里的分享,还是微博上的宣传、回复,我都有从中感受到演员的功课做得细致用心。
正是这份用心,观众如我才会剧播之后一月有余还忘不了良弓和翠喜堪破生老病死、堪破人伦俗世、堪破道德文章的感情。十分感谢两位演员隽永动人、意蕴悠长的演绎。想特别提一下别任家那场戏中的“无声胜有声”,演员对场景和台词的建议以及最后的呈现效果深得我心。
除了与翠喜,良弓和秀山、李照、宝琴、舒芳的对手戏也很精彩。
良弓给予秀山的关爱一方面是因为对宝琴的承诺,一方面是对和自己一样在大宅门里没有血缘至亲的秀山的同情,还有一方面是为人师的责任感。良弓对秀山在学业上循循善诱,在生活上爱护有加,在为人上教他恻隐、正直、气节,方方面面皆是在不多的时日里最好的打算。良弓离开任家之时善意地哄秀山先生是去赶考,并教导秀山看到表面为人严厉的翠喜最软的心底。其时的依依不舍、教导、关爱不输父子之情。
良弓出场对李照巡回生母尸骨的感激是真,愤懑其寡情凉薄满口道德文章也是真。多年未曾登门、避而不见刘师爷、偶遇李照都只唤李大人的良弓出现在织造府门前并在李照责备的目光下嗫嚅着改口“师兄”时的心情沉重,觥筹交错之前良弓缓缓抬起的矛盾、失措、但又坚定的眼神,双手捧杯的小心翼翼,轻啜一口之后的微微皱眉。不由感叹演员的诠释。合作过多次的两位演员的默契尽现精彩:李照对良弓的几分真心和原以为同门官场助力有望的欣喜,良弓对等待着翠喜的训诫掩不住的担忧,李照从失望到气愤、从相劝到感叹朽木再到思忖拿捏良弓的饶有兴趣,良弓从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再到胁之以威的冲动加笨拙,良弓江南士子有笔如刀以及“贱命一条”的破釜沉舟,还有最后李照松口后良弓的如释重负、精疲力竭。真是一场好戏。(@蜜汁果子大人 的微博有精彩的剧评,强烈推荐阅读。)
与宝琴之间的对手戏也十分自然。在解释秀山情况时帮翠喜解释而被宝琴责怪时,良弓有些抱歉又无措的表情,还有被宝琴发现为翠喜见李照时,良弓小心翼翼又释然的表情,都是恰到好处。
还有翠喜破防后,在门口徘徊了许久的良弓小心向舒芳询问,被舒芳几次敷衍后虽有些失措但仍旧关切地追问和希望舒芳可以代为慰藉关心,待舒芳夹枪带棒地将了一军之后,良弓心中也明白舒芳的不爽和责怪,没有辩解只有谦谦回礼。几番来回里良弓对自己的责怪、对翠喜的关心、以及对舒芳的退让都尽在其中。
还想感谢志君用一手好字摘写的良弓台词,在和观众来往之间继续雕刻良弓的形象。说起台词,我尤其喜欢良弓的原音台词,感觉十分贴合人物形象和情境。雪堂翻看良弓书籍时良弓批注的画外音,还有宝琴送殡时良弓留信的画外音,都让人感觉良弓仍在。那句“生时不曾畅意,死后何妨乖张”,初听时感伤慨叹,现在仍犹言在耳。
以上,是以为记。谢谢志君。期待你下一个认真选择和认真演绎的角色,无论是影视还是话剧。
2022年很快就要到了,在新的一年里,尝试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保持真正的自我,在不更新动态的日子里认真生活——这些,都希望你得偿所愿。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