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重大项目早日落地 助力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3-02

​​省生态环境厅始终高度重视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厅领导多次提出要求并积极推动解决重大问题,相关处室主动对接全面落实提前介入服务,调研组深入调研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环评手续,共同推动我市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千叮万嘱”,强调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任前谈心谈话时,省厅主要领导再三叮嘱,张掖市生态环境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清发展形势,勇于担当作为,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尽早落地。同时坚决树牢“红线意识”,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更加自觉地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其它党组成员、副厅长也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办理工作。

“把脉问诊”,助力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的环评质量。定期举办全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培训班,组织全市各县区和经开区环评审批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市县环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针对目前县区环评审批工作面临的任务和难点,现场开展研讨交流,帮助解决项目环评审批疑难问题,不断提高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环评质量。相关处室和专家组成指导组多次深入我市各县区和工业园区就产业规划、园区建设、“三线一单”、规划环评等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并安排专人对环评文件进行专业指导,要求我市要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认真推广实施“分区域准入、分类别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网络评审”试点经验,实行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工作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评卡点问题。对高耗能高排放等重大建设项目敢于打破地域界限,要求我市探索实行省内外社会、行业领军人物预审咨询制度,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环评编制质量,助力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技术评审效率。

“望闻问切”,指导提升重大建设项目的服务能力。针对环评技术评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我市调整优化《张掖市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专家库》,新增化工、医药、农药、金属冶炼和煤化工等行业及生态环境部、科研机构领军人物49人,专家库达到158人。多次深入相关县区、企业,同园区、企业和市县有关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全面细致了解掌握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现状、建设进度、待建项目情况等,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沟通相关政策举措,要求市县区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服务,靠前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环评难点,助力项目建设。积极与企业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提醒项目建设单位要依法依规建设,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尽快完善环评文件并报批手续。指导我市建立重大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机制,建立全市628个建设项目环评服务台账,要求市县环保部门要及早提供政策咨询和帮扶指导,加快推进项目环评办理,推动生态环境部门职能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转变,切实提升重大建设项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症开方”,精准服务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办理。为加快办理纳入全省“两高”项目清单的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捣固炼焦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环评手续,相关处室和专家组成指导组深入企业开展现场勘察,实地了解项目所在地环境状况,检查相关项目生产运行情况。指导组要求,要深入论证“两高”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对于新改扩建“两高”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污染物等量削减等要求,不符合准入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要及时督促加快项目环评编制进度,对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在受理审查、技术评审、修改完善环节及时反馈问题清单,强化县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县区政府、建设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各方责任和办理时间节点,帮助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解决政策、技术难点,推动建设项目早落地、早施工、早见效。​​​​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