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的残酷与思考:
群体下跌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震荡市周期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且明确说,如今不是至暗时刻,你准备好了接受未来吗?在《请珍惜劝你离开股市的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4033623998826中提到过,保持一个独立思考,持续研究的能力是生存的必备技能,《A股生存太难了?股民的五条出路》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37035276517493中也给过答案。如果你做不到这些,离开股市,往往是最好的选择,否则,无论你怎么选,股市都是不归路。
其实,应对不难,策略也不难。难的是觉醒!认清所在周期,明白震荡市没有安全资产,只有波段,没有能躲过跳水的品种,只有仓位的控制。因此,先活下去!懂得控制风险的因素。之前就总结过“从季度角度,2022年一季度就已经是和2018年和2015年时相媲美了。而这两个时间段,都不是仅仅靠跌到某个点位,而是持续较长时间的消化。股民承受不了,不妨多持币,多等待,不会损失什么,更何况大跌后,还有一些超跌反弹的机会,炒一波,又重新等待,这样的节奏是关键。”
包括,也聊过,你不懂得风控,还简单捂股,这样周期,就看看长城-汽车就好,连跌记录一次次刷新,这就是市场。如果还想看,可以看看金山云,这都会让自己清醒,明白震荡市的残酷,其实老股民喜欢震荡市,就是源于节奏分明,不和市场对抗。
跳水的走势熟悉吗?
4.25日两市97%的个股下跌,超七百只个股跌停,超3000只个股跌幅超过7%,A股中位数跌幅8.25%。由于个股众多后,这个不及2015年股灾时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时惨烈,但也足够让一些抱有幻想的股民清醒。其实,这样的走势,年内至少有三波了。所以,股民先觉醒,明白这个市场的所在环境,这个非常重要,先别聊反弹,这个不明白,反弹后还是套人,甚至深套的情况。
其实,如图所示,能感受到什么吗?是的,只是相关走势的重复,沪指就是典型的,箱体震荡,重心下移;砸出新低,超跌反弹;却无法收复标志长阴,几次反弹都是到趋势分水岭,遇阻几次后变为跳水,重新砸出新低……股民一次次不觉醒,就很难自救。
热点短炒特性明确
有没有可应对的热点?有的,2021年末跳水开始,包括1月和3月几次破位之后,都提示过,中银-证券的4天超跌反弹极限;华林-证券的周涨跌交替轮动现象,有意思的是4.25日,这两只个股竟然都是红盘的,华安-证券更是涨停,这是巧合吗?或许吧,但也有一层含义,当资金认为筑底无法成功或者不抱希望的时候,那么这些品种短炒成为一种出路。当然,也要注意,在3.16日反弹后,这些品种,反而迎来跳水的,所以,这个因素要重视。
群体大跌后有何数据?
包括2022.4.25日,历史上单日跌停500只以上的情况共出现39次,之前38次,次日上涨的共有23次,上涨概率达到60.53%;后5个交易日以及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的概率降至50%以下;半年内上证指数上涨的概率继续降低,不足30%。——从股民角度,长阴后应该有反抽,但从市场角度,大跌后走势依然还是涨跌概率各半的概率,并无特殊因素;而由于趋势向下,后期整体还是走弱概率更大。
市场调整因素结束了吗?
有人说估值足够低了?抱歉,这是陷阱,如果后期上市公司业绩无法提升,那么你会看到的是越跌越贵现象,因为业绩比股价跌幅还快。
有人说盈利底了?很难,疫情对经济影响已经不用看二季度,3月份数据就有体现了,而疫情能快速结束吗?没人能对此打出包票,但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全球经济下滑预期明显,俄乌因素导致的通胀压力,疫情导致复苏不及预期,还有美联储加息周期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度。
市场最差周期结束了吗?基金和机构仓位不少依然是高位,赎回潮还并没有大规模呈现,但基金新增资金有限,净值持续回落,一波又一波的跳水,一旦赎回增加,后续很难不出现踩踏因素。
因为,不存在悲观或乐观,而是理性、客观看待市场这样周期,一步步消化,震荡市是常态。至少短期来看,完成业绩报后,5.4日美联储加息后,外部环境消化,然后就会有一个相对的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