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迹象都在显示,世界正在向一次衰退接近。俄乌冲突、美欧高通胀、中国疫情......这比2008年那次金融危机给我的感觉更强烈。那次美国金融市场引发的严重恐慌只是令欧美等国民众很受伤,正处于迅猛增长的中国,似乎还一定程度充当了稳定器的作用,普通人基本未受影响,还在之后,使许多人迎来了房地产暴涨之下的财富剧增。
但在我的履历中,确实是经历过“经济不景气”的,如果不能称之为衰退的话,因为过去这四十多年,经济指标一直是上升的。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一个叫做“通缩”的概念。在人生活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持续性地降低。这听起来不错啊,实际上却十分难过。因为物价降低是一种结果,这个结果似乎是消费者得了好处,可背后原因却是反过来——消费者买不起东西了,因为挣不到钱。
那段时间恰好是我大学毕业不久的1994年开始。政府紧收了银根,对金融系统进行整顿,反腐败,特别是银行系统的腐败,反走私和打击倒卖进口许可证。我所在行业受到的冲击是1994年3月底之后,终止了给予三资企业免税进口私家车和轻型客货两用车的优惠政策,而当时的进口税中,仅关税就高达200%,等于是把进口车给禁了,我基本上是在一夜之间失业。有几年的时间,我的收入基本没有增加。市面上的大商场几乎全都变为折扣店,不发优惠券就没有人买东西。过日子得精打细算,总想着“这个月有几百块钱能存下来?”,“烂尾楼”是那个时代发明出来的词儿。三角债,也是一个特别有时代感的词汇。记得那时候,要账,是公司最重要的工作。
一般,一项政策性地经济调整伴随着大量对不当利益的清算,要持续较长时间。对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真的是惊涛骇浪、暗礁密布当中行一艘巨轮,手要稳、要准、要狠,还要能忍。这个忍,就是指巨大的间接性,一把舵轮下去,必须等待。这个等待,是船上的人一起等。这个经历让我后来听人讲80年代前半期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治理通胀引发衰退时,立刻就产生了同感。注意,这两件事相差了10多年。
历史重演依照的剧本总会是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比如这一次,都有反腐败,但深度和广度恐怕要大几倍不止。同样重点在金融系统,但那个花色品种和规模远远超出上一个时代人的想象力。同样是有一夜之间失业,这次改成了教培,汽车反而是重点支持的行业。银根,属于松紧有明确针对性,对房地产而言,是空前地收紧。烂尾楼少了,空置房成灾,“保交楼”属于你已经交了钱买楼,可地产商却没钱盖楼的委婉表达。现在不说三角债了,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清偿拖欠债务,意思还是拖欠太严重。还有疫情、战火,再加上这次,美欧的高通胀是发生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