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一说:一根25元,一盒65元……当心“雪糕刺客”毁掉你的盛夏!

发布时间 :2022-06-20

​​文/白华宇

​这两天网上有个梗很有意思,叫“雪糕刺客”。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冰淇淋、雪糕这种“短平快”的降暑方式日常开始流行。空闲的时候去楼下的商铺门前打开冰柜,一股清凉扑面而来,随手在宝藏般的冰淇淋堆里摸出自己最爱的口味,嘴唇和舌尖透过舒爽的寒意和醇厚的奶香......啊,这就是盛夏的味道。

 

​我们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一个个夏日中冰冰凉凉地度过,成为了人生美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到今天都会时不时地去商店复刻这样的幸福体验。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样的体验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心理阴影,因为这年头想要完整体验这段美好回忆,成本是越来越高了:在社交网络上,有许多网友吐槽自己在商店买的冰淇淋和雪糕价格突然成倍增加,让自己的钱包防不胜防,当年的那份激动和享受荡然无存,太毁童年了。

​如果你觉得某些品牌的牛奶雪糕动辄十几块钱就感觉贵得离谱的话,那只能说格局小了:有网友发现,目前许多商店的冰柜里随机堆放了很多新品牌的雪糕产品,一些巧克力雪糕价格高达25元甚至三十多元,更有甚者,一款对小白来说几口就没的雪糕,价格直接突破三位数......这些雪糕并没有声称用的原料有多么高端,制作工艺有多么精美,就一口价,赶紧扫码付款。

 

当然有人会说了,既然这么贵,不买不就行了?但经历过的都知道,这些生产经销商明显在第五层:在绝大多数普通商店,冰淇淋雪糕等都是随意被放在冰柜里,不会明码标价,消费者通常在拿出雪糕去收银员面前付款之后才会知晓具体价格,当知道这个雪糕几十上百块钱的时候,你说买吧觉得亏,不买吧又觉得不好意思,基本就相当于在身边人面前“社死”。难怪有网友说,被这波操作套路了以后,连雪糕棍都不舍得扔了,毕竟卖这么贵,万一是紫檀木做的呢。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我国的冰淇淋市场规模就超过了1200亿元,每年的增幅达到了20%-30%,甚至在几年之后有望突破两千亿大关。光在2021年5月,我国新增冰淇淋相关注册企业就有1042家。市场空间如此广阔,自然就会跟随时代催生中高端市场,这些品牌中有走传统路线的,也就是通过使用进口或高品质的牛奶、水果、可可等原料制作高质量雪糕产品。而有的品牌走上了互联网的风口,跟明星、地方文创等相结合,走上了直播带货、故事营销、短视频洗脑轰炸等宣发道路,什么XX明星鼎力推荐、国风系列、景区主题等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跟如今餐饮市场频频出现的明星网红店差不多,一些以前从没听过名字的网红雪糕就冒了出来,它们各种玩儿概念,贴标签,个别品牌甚至通过违背消费公平的套路成为“雪糕刺客”,却鲜有在产品品质上真正下功夫。“网红雪糕”卫生不合格、原料货源虚假宣传等新闻也时常能被刷到,夸张的造型和包装背后,可能只有“贵”才是真的。就这样的雪糕竟然还能在商店里用各种手段“背刺”消费者,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小白觉得,造IP也好,玩儿概念也罢,用“雪糕刺客”的套路坑人就显示出了这些表面光鲜的网红品牌背地里的不自信,但凡这些雪糕肚子里有真货,也不至于只能通过“雪糕刺客”的手段挣一些短期的暴利,而它们的品牌声誉也在一波波“背刺”中被消耗殆尽。公众并不反感售价偏贵的中高端雪糕,而是不愿意自己的“雪糕自由”被侵害。我就想花两三块钱买根冰棍解解暑,结果非要一不小心被坑几十块钱,换谁都会心里不舒服,甚至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进我们肚子的食品,大家最终信任的还是质量,吃了不会闹肚子,还能得到应有的营养和享受,这些东西才是真的可以永续发展的。无数的案例已经证明,无视真正品质,只会靠包装和商推在风口上赚快钱的餐饮品牌从来都不会永续,“翻车”只是时间问题,与其给品牌编故事搞营销,不如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