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原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中,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主动作为,高效履职,整合社会多元力量,凝聚各级各部门合力,走出机关深入一线,直面矛盾纠纷源头,真正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践中,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01
横向整合、多员联动,
搭建矛盾解纷综合平台
“真没想到,这里既有法官、检察官,又有律师、心理咨询师,还能预约这么多职能部门共同为我们老百姓解决问题,我回去一定跟街坊邻居们好好宣传宣传。”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合同签订事宜的市民张宏感叹到。
按照包头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暨平安包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打造“一中心一网格一平台”夯实高质量建设平安包头基层基础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九原区于2022年3月份在区党政大楼西副楼一楼打造了区级社会治理中心,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常驻,公检法派员轮驻,构建了9+N调解模式,9代表政法、组织、公安、民政、司法、住建、人社、卫健、信访9个部门,N为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整合“人和﹒九原”智慧信息网格管理平台、公安视频监控及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等大数据资源,建成集联合接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处服务中心三个中心为一体,融合指挥调度、风险研判、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网格管理、心理咨询、视频研判、法律专家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场所,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自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535人次,其中法律咨询329人次,信访接待34批次189人,心理咨询17人次。目前,除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外,8个苏木镇(街道)、85个嘎查村(社区)的规范化社会治理中心全部建成,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格局已全面形成,为社会治理高效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2
纵向发力、凝聚合力,
构建基层解纷服务格局
涉纠纷金额70余万元、反映时间长达5年的某小区46户业主全部获赔违约金补偿;被拖欠1.05亿元购房款的某社区开发商顺利拿到房款……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近年来九原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恼事、揪心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九原区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新时期矛盾纠纷特点出发,整合各层次多方力量,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在基层法庭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信访局成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各苏木镇(街道)调委会设立“企业纠纷调处”和“信访事项调处”窗口,打造“马希泉”“党员斌晓”“俊莲”等多个个人工作室,吸纳92名社会综治网格员参与矛盾化解,建成包括5个特邀调解组织、16家成员单位和155名特邀调解员的多元解纷中心,将矛盾调解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全力为企业、居民、务工人员化解矛盾纠纷,健全了预防在先、分层递进、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分层递进源头解纷“九原路径”,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截至目前,全区通过多层级多渠道多角度,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34件,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0余件。
03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快捷化解纠纷,九原区委政法委带领全区政法机关向前迈一步、向深走一步,进一步延伸解纷工作的触角和根基,将政法机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的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片区,要求全区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做到“处处都是接待室、人人都是接待员,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复”,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真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统一调配政法机关职能职责优势资源,常态化下沉到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指导、协助基层抓实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做到“基层吹哨、政法报到”,构建起政法机关齐抓共管、联动融合的解纷工作格局。区公安分局将城区三个派出所辖区划分为34个网格,每个派出所设立2—3个社区警务队,每名社区民警或辅警对口一个网格,逐人划定“责任田”,建立公调对接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做到社区有格、格中有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通过走村入户,零距离服务群众,掌握矛盾纠纷,以一个网格的“小平安”确保全区的“大平安”。区人民法院成立14个法官工作站和29处法官便民联系点,实现苏木街镇、工业园区法官工作站全覆盖,充分发挥工作站调解指导、巡回审判、司法宣传、联络互动功能,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区司法局分别为区金创总部经济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8个苏木镇街道办事处配置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各1台,全时空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宣传、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业务,最大程度拉近了群众与政法机关的距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发现在初始萌芽、化解在就地就近、解决在基层一线,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社会效果,走出了一条变“末端”为“前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