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因为海洋赋予的颜色,我们称它为 "蓝色星球"。(至少)38亿年以来,地球和地球上生命的演变与海洋密不可分。
地球上的水到底从哪里来?
很长时间内,科学家一直认为早期地球因为与太阳距离较近,所以是干涸的状态,水源是由其他天体逐渐带来的。一些富含水的彗星和小行星在各种巧合之下撞上地球,从而逐渐形成海洋。按照这种假说,地球之所以能成为蓝色星球,得益于其他天体带来的水源。
但也存在另一种假说:从地球形成之初,水就存在于岩石之内。新近的研究表明,一些与早期地球所含岩石相似的岩石内存在数量可观的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或以水蒸气的形式逸出。时至今日,争论仍在继续,当然也有可能水同时来自地球和其他星球。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弥足珍贵的水,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
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这使得它与我们所知的其他星球与众不同。液态水得以存在,是种种特殊的条件促成地球表面保持了足够的温度。在海平面上,水在0℃以下会结冰,在100℃以上会沸腾。 如果没有这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地球上的生命发展轨迹会迥然不同。
液态水曾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地球生命的共同祖先很可能是在热液口出现的单细胞微生物,这些原始细胞随后发展和进化为日益复杂和分门别类的生命形式。因此,出现了藻类、鱼类,以及后来出现了早期两栖动物,它们是第一批敢于走出水面,爬上陆地的生物。
被打破的平衡
陆地生物虽然离开了水生环境,但从未能完全脱离水。水不断与环境、土壤、生物和大气相互作用,以不同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云、雨、河流和海洋。水从海洋蒸发进入大气层,从大气层以降雨的形式回到陆地,再流向海洋,如此循环往复。然而,水循环的平衡正被人类行为所扰乱,水质也在恶化,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造成水循环的加速,从而扰乱了降雨模式和海平面高度,增加了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态系统退化也在干扰水循环,如森林砍伐和人为开发限制了土壤的吸水能力。
生态退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污染相叠加,影响了河流、水体、沿海和地下水,以及赖此生存的环境。水,至关重要的资源,其质量和可及性在世界都受到了威胁。
有效的保护机制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中的微小举动,都有助于保护宝贵的水资源。2022年中法环境月的目标就是倡导环保行为,展示我们的美丽星球,并提醒人们它正在遭受的破坏。
中法环境月与您相约今年的10月14日至11月14日,邀请您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讲座、工作坊、影片放映等活动,共同探索我们的“蓝色星球”!